分析人士認為,近期生豬市場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4月份生豬供需面變化不大,若無二育進場,供給端對價格的壓制作用依舊,短期豬價將繼續以底部盤整為主。但“五一”前備貨仍有拉漲屠宰量的可能,且伴隨豬價下跌,投機性需求也是重要變數。在南方汛期的來臨之前,豬病影響仍會干擾市場判斷,遠月合約有走強可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供需面變化不大二季度豬價將先抑后揚
尉秀
2023年一季度生豬價格最高點為1月初的16.4元/公斤,春節前曾跌至14.51元/公斤,春節后受二次育肥(二育)等因素影響最高反彈至2月23日的15.96元/公斤。近期,隨著二育積極性降溫,生豬價格振蕩下行,4月11日全國生豬出欄均價跌至14.33元/公斤。
1.產能基礎穩固出欄體重走高
農村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已連續兩個月下降,其中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343萬頭,環比下跌0.6%,較2022年同期增加1.70%。農村農業部發布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指出,“十四五”期間,以正常年份全國豬肉產量在5500萬噸時的生產數據為參照設定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控目標,即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萬頭。可以看出,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依然高于正常年份產能調控目標,產能基礎依舊穩固。
相關機構樣本數據顯示,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自2022年11月開始下滑,目前已連續下滑5個月,累計下滑幅度為5.33%,且3月環比下降1.95%,較2022年同期增加2.96%。從不同口統計徑的數據可以看出,生豬產能有繼續回調勢頭。但受冬季豬病(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華東地區)以及育肥養殖利潤與仔豬養殖利潤分化影響,一季度母豬淘汰主要是被動行為。截至4月6日當周,外購仔豬養殖利潤為-279.94元/頭,自繁自養養殖利潤為-139.77元/頭,15公斤仔豬利潤約180元/頭。所以,在仔豬盈利尚可的情況下,母豬主動去化意愿不強。
2.仔豬價格堅挺鮮凍價差走低
截至4月6日當周,15公斤仔豬價格為639元/頭。一季度仔豬價格整體上行,且較往年上漲時間提前。主要原因為:第一,部分省份受冬季天氣寒冷影響,保溫措施較差,仔豬流行性腹瀉疾病增加,一定程度上導致仔豬成活率降低。第二,集團養殖總規劃是產能擴張,自身母豬產能不足,需外采仔豬。數據顯示,2022年15家上市企業共出欄1.2億頭生豬,2023計劃出欄1.8億頭,年增長率50%。第三,冬季豬病發生較多,部分豬源被迫提前出欄,透支了后市可出欄豬源,而且養殖戶大多看好后期行情,補欄意愿增強。第四,春節后豬價已跌至相對低位,生豬養殖行業彼時對下半年的豬價行情預期較為樂觀,疊加季節性補欄旺季影響,供應方挺價意愿較強。
圖為規模場15公斤仔豬周度出欄價(單位:元)
受毛豬價格走跌影響,3月下旬以來,仔豬報價窄幅下行,采購方從2月的提前采購仔豬轉為觀望,實際成交情況相對疲軟,當前仔豬市場多有價無市,但受仔豬補欄季節性以及市場對三季度的豬價預期向好影響,仔豬市場情緒支撐較強。
今年春節過后,生豬出欄體重總體呈上行走勢。截至4月6日當周,全國平均周度出欄體重為122.78公斤/頭,其中,90公斤以下小體重豬出欄占比為6.26%,連續6周下滑,累計下降1.58個百分點;150公斤以上大體重豬出欄占比6.16%,連續6周增加,累計增加0.69個百分點。
圖為商品豬出欄體重(單位:公斤/頭)
2月份受二育進場以及部分養殖企業因豬病影響“拔牙式”出欄,導致小體重豬出欄增加,帶動全國生豬出欄均重下降。之后隨著全國生豬均價最高逼近16元/公斤,二育成本增加,超出了養殖戶心理預期,導致二育進場積極性受限,2月底開始部分二育群體轉為觀望,成交清淡。相反,2月初做二育的群體,2月下旬開始有一定盈利,出欄增加,而且3月份部分養殖場上調出欄體重5公斤/頭左右,2月底開始生豬出欄均重呈穩定微增趨勢。但季節性淡季需求承接有限,若豬價持續低位,出欄體重仍不斷增加,將是對產量過剩的確認。
2022年10月下旬開始,2號肉鮮凍價差持續走低,并于2023年2月9日創近4年新低(0.14元/公斤)。春節后,凍品出現明顯的渠道補庫需求,鮮凍價差短時走高。隨著凍品補庫需求得到滿足,鮮肉消費卻持續低迷,實際的凍品消費(主要指加工產品消費)又處于正常狀態,鮮凍價差繼續走低,截至4月6日當周,2號肉鮮凍價差為1.10元/公斤。
自1月中旬開始,凍品庫存率不斷上升。凍品入庫成本的主要影響因素一是分割品(2號肉和4號肉)成本,二是冷藏費用、急凍成本、包裝費,三是分割成本、人工費。春節期間凍品庫存處于相對低位,且豬價相對偏低,因此節后凍品詢盤采購積極性提升,部分貿易商逐步進駐凍品市場,庫存率不斷提升。隨著北方散戶二育提前開啟,豬價短期沖高走強,但鮮品消費需求持續低迷,進入3月份后,較高的分割品成本導致凍品入庫由主動變為被動。截至4月6日當周,凍品庫存率為23.33%,接近4年同期新高(排除受非瘟影響較大的2019年)。
圖為鮮凍價差(單位:元/公斤)
隨著豬價的持續回落,分割品成本下降,且一般情況下三、四季度才是凍品集中出庫時間,同時結合當前的出欄體重、出欄計劃,預計二季度凍品庫存有繼續走高的可能。
圖為凍品庫存率(多樣本)
當前生豬日均屠宰量處于近4年同期高位。從樣本屠宰數據可以看出,一季度屠宰廠屠宰量較去年同期高1.5%左右,增量主要體現在凍品入庫。其中,2月份主要是主動入庫,3月份主要是被動入庫。今年需求可能延續往年的季節性,但整體較去年同期有所好轉。
綜合看,供大于求的格局仍是當下生豬市場的主基調,且能繁母豬存欄從去年6月至今增幅不大,理論上對應今年生豬供應沒有大的增量。
3.二育群體擴大影響力漸增
近幾年,受豬價高幅波動影響,二次育肥群體不斷擴大,不再局限于散戶及調運商,更多中型規模場及外購育肥戶靈活參與,使得二育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加大。比如外購仔豬的企業并不只做外購仔豬育肥,還會根據行情做短期二育。2022年主要有兩波二育,一波在4月中旬前后,一波在9月中旬前后。從2022年的生豬價格走勢可以看出,每波二育進場短期內對豬價均有明顯提振作用,同時也讓養殖戶對后市有更高預期。但隨著二育體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持續的壓欄行為,導致后期大豬集中釋放,打壓市場價格,因此去年旺季時(11—12月)豬肉價格反而持續走低。
據了解,今年的二育群體不低于去年,豬價的高波動吸引了更多養殖戶加入二育。另外,二育的期限靈活度也逐漸提升。養殖戶根據自己對豬價的預期,做二育的周期短到1周,長到2—3個月。
目前北方地區等待二育的群體較大,因為2月份只有小部分散戶在做二育,3月份二育熱情降至冰點,成交低迷,很多中大型二育戶或專業二育戶仍在等待機會進場。當前養殖端多按正常節奏出欄,隨著豬價的回落,二育開始零星進場,但在買漲不買跌心理預期下,大多數仍在觀望。隨著豬價的持續磨底以及氣溫的回升,二育進場積極性會逐步抬升。建議投資者持續關注豬價變動對二育群體心態的影響。
綜上,近期生豬市場仍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預計4月份生豬供需面變化不大,若無二育進場,短期豬價將繼續以底部盤整為主。若豬價繼續下行,二育有可能再次進場,拉動豬價上行。特別是隨著“五一”小長假的來臨,對豬價稍有提振,若出現屠企(消費)和二育“搶豬”的情況,豬價將提前反彈。但不排除集中供應導致豬價不及養殖戶預期,甚至繼續下行的可能。綜合看,二季度豬價前低后高,反彈高度受出欄體重及二育影響較大。(作者單位:徽商期貨)
分析人士:總體上今年依然是供需雙增的非典型振蕩市
記者呂雙梅
春節后受季節性淡季影響,生豬價格持續偏弱,豬糧比跌破一級預警線,國家隨即開始收儲,提振豬價。隨著豬價上漲至16元/公斤以上,凍品入庫積極性明顯下降,由于需求端持續疲弱,生豬價格穩中偏弱運行。
廣發期貨農產品分析師朱迪表示,2月份生豬現貨價格上漲使得市場預期向好,期貨盤面給出較高升水,但隨著豬價顯露疲態,疊加二次育肥(二育)抄底積極性明顯下滑,市場情緒逐漸轉向悲觀,盤面升水,基差走強。
4月1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4.78元/公斤,較3月29日下跌2.31%;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為2.86元/公斤,較3月29日下跌1.38%;豬糧比價為5.17∶1,較3月29日下跌0.96%。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分析認為,如果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于5∶1—6∶1之間,政府將視情況啟動收儲。
“目前生豬價格低于行業平均16元/公斤的成本線,玉米價格仍處于歷史高位區間。”朱迪分析稱,自去年年底以來,除了今年2月份行業短暫盈利外,生豬銷售持續虧損,生豬企業資金均相對緊張。
“目前生豬企業依舊處于虧損狀態,自繁自養的養殖戶虧損100—200元/頭,因飼料成本有所下降,虧損幅度收窄,養殖戶去產能意愿不強。”邊舒揚表示,未來幾個月,生豬供應仍將偏多,價格仍有下跌趨勢。
邊舒揚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由于國內蛋白消費情緒較差,油廠未執行合同量明顯偏低,且當前的油廠壓榨受制于虧損,開機動力表現較差,后期開機動力的回升可能需要依靠未來到港的低成本巴西大豆得以提升。當前國內大豆供給依舊處在邊際大幅寬松預期之中,下游備貨心態明顯較差,隨采隨用為主。“后期在大豆陸續到港的情況下,豆粕原料及成品庫存將迎來雙增格局,蛋白價格將繼續承壓。”
“二季度豆粕下跌趨勢大概率延續。”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農產品資深分析師黃玉萍表示,全球大豆供給主導因素轉向巴西豆新作上市后打開的出口窗口,此外,需關注天氣對美豆新作種植的影響。就國內市場而言,預計二季度進口大豆到港量將逐月遞增,生豬養殖利潤不佳或是影響豆粕飼用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
玉米方面,朱迪表示,玉米當前處于上量階段,且小麥價格大幅下跌,玉米走勢偏弱,但當前小麥價格已經企穩,賣糧速度有所放緩,另外后續到港進口谷物帶來的供應壓力能否釋放仍取決于國家態度,預計價格大幅下行空間有限,關注2600—2800元/噸區間。
黃玉萍表示,我國玉米與外盤聯動性較弱,玉米價格下跌更多來自于其自身基本面的疲弱。供給端看,進口采購訂單到港補充國內缺口的預期,令北方持糧主體出庫意愿增強;需求端看,深加工以及飼用需求表現不佳,疊加小麥和玉米價差走縮與陳稻谷拍賣增加的替代壓力,使得近月玉米現貨市場趨于寬松。
對于生豬后市,邊舒揚表示,目前生豬供應仍然偏多,2月二次育肥的大豬在4月、5月份陸續出欄,在當前需求修復仍舊緩慢的背景下,對價格造成了較大的壓力。根據生豬產能推算,今年4月、5月份的豬肉供應依舊增加,生豬期貨價格下跌概率仍舊較大,2305合約仍然偏空看待,2307合約短期偏空,但需要注意6—7月豬病導致產能受損的情況,以及10個月前能繁母豬增加的產能,2309和2311合約處于下半年的消費旺季,同時能繁母豬環比增加兌現的產能11月前基本完成,所以2311合約利多因素較多。
“從能繁母豬存欄走勢看,當前出欄量處于階段性底部,后續出欄量將持續回升,疊加當前出欄體重上行,供應壓力持續增加。需求端緩慢回升,提振空間不強。”朱迪表示,短期看,二育4月可能有補欄計劃,疊加需求預期持續回暖,短期基本面仍有支撐。但若二育持續增加,將增加年中出欄體重,能否抵消非洲豬瘟和仔豬腹瀉帶來的損失仍需觀察。他認為當前盤面受情緒影響較大,建議觀望為主。操作上,可等待本輪仔豬及二育補欄后,入場做空2309合約,或進行買入2401合約賣空2309合約的操作。
在黃玉萍看來,當前市場仍在炒作豬病推漲長期豬價的題材。實際上,根據最新市場資訊機構評估,2—3月母豬受豬病影響損失約7%,受損程度遠低于市場預期。但直到南方汛期之前,豬病依然會持續干擾市場判斷,因此,預期上遠月合約有走強可能。總體上今年依然是供需雙增的非典型振蕩市,年底旺季需求不及預期是后市豬價缺乏支撐的重要風險。
近月合約方面,從當前大體重豬拋售、體重暫時難降、4月出欄計劃日均微增的角度來看,供給端對短期價格壓制作用依舊。但“五一”前備貨仍有拉漲屠宰的可能,且伴隨豬價繼續下跌,投機性需求同樣是重要變數。策略上,主力合約參與性價比不高,建議觀望為主,持續關注反套策略。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