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全球短訊!中國體改研究會|如何打造高水平的國際化知識社區

        時間:2023-05-06 09:19:17       來源:百度新聞

        中新廣州知識城

        國際化知識社區是指立足國內外高端科技人才需求,匯聚學習氛圍、研發環境和生活韻味,融合科技園區及居民社區功能的社區。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科學城、新加坡緯壹科學城及國內的上海張江、蘇州工業園等許多成功的科技園區等都把打造高水平國際化知識社區作為爭奪知識型人才、搶占科技創新資源的制勝法寶。

        中新廣州知識城位于廣州市黃埔區北部,規劃面積為23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00萬,成為繼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重慶互聯互通之后,第四個中新合作示范項目,并于2018年11月正式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2020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2022年1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都提出要建設國際化知識社區。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共同打造的國際知識創新平臺,錨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目標,積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國際化知識社區,在匹配國內外知識型人才的生產生活需求、營造知識型社區的空間與制度環境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探索。


        (相關資料圖)

        1、打造國際化知識社區需要把握知識型人才的共性需求

        國際化知識社區的創建需要立足國內外知識型人才需求。根據《第三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科技類行業從業人員有如下特征:年齡結構持續年輕化,2018 年中國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齡僅為 36.8 歲;高學歷化趨勢明顯,本科和碩士在人才隊伍組成中占較高比例;工作壓力大,生活幸福感偏低,平均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中新廣州知識城經過國際比較和實證調研,將國際化知識型人才的共性特征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對生活舒適度和便捷性的要求較高。收入基本維持在中等以上水平,對生活品位和生活質量的要求較高。由于大城市的通勤交通壓力,大部分產業園從業者通勤時間較長,期待便利的通勤交通條件,因此,完善的服務設施配套、優美的景觀環境、高品質的建筑空間和園區便捷的城市交通關聯系統,對吸引高技術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

        第二,受教育程度高,個性化、創造性思維活躍。知識城未來人才構成基本上是從事高新科技類工作的科技創新型人才,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且工作內容對創新產出的要求極高,因此,此類人群往往需要活躍的思維和旺盛的創造能力。他們尊重個性,崇尚自由,一些人甚至采取彈性工作制,解放了工作時間對生活的限制,工作與各類生活休閑活動緊密交織。他們視野廣闊,勇于嘗試,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對空間形式的創新改良也有較好的適應性和認可度。同時,他們更注重精神世界建設,希望在工作環境中能獲得安全感、被尊重感和歸屬感。

        第三,激烈的競爭,高強的工作壓力。知識型人才的工作性質,決定其工作內容以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為主,且高新科技行業的知識更新速度快,信息互動頻繁,人員流動性也相對較大,因此相關從業人員往往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和工作強度,這就要求知識社區能夠提供較為舒適的辦公空間和優美開闊的室內外景觀系統,便于減輕工作壓力,紓解疲勞感和不良工作情緒。

        第四,交往交流的要求。知識型人才的辦公模式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需要安靜獨立的環境,進行專業化的研究和思考,并可通過現代通訊設備和發達的互聯網系統進行虛擬的信息流動,另外一種,則需要面對面的交流,這種交流有可能是非正式的交流也有可能是正式的工作交流場景,這種面對面的交流往往可以更高效地促進信息接收和創新成果的產生,這就需要知識社區能夠提供滿足和促進使用者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空間,通過面對面的信息碰撞,激發創新靈感,獲得信息和知識積累,形成積極的合作交往氛圍。

        第五,充分的技術支持。由于高新科技產業的知識更新速度快,相關從業人員需不斷學習,知識社區需考慮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支持平臺,同時配置一定比例的學術交流和教育培訓功能,滿足企業智庫的更新需要。

        2、打造國際化知識社區需要做優四大環境

        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的目標,中新廣州知識城從一開始就抓住吸引國際國內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兩大核心問題,在城市建設、產業布局、制度供給、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堅持高端定位、高端規劃、高位策動,著力做優城市環境、產業環境、制度環境以及社區環境。

        以高品質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做優國際化知識社區的城市環境。一是構建四通八達的城市路網。基本建成“8條軌道交通、5條高速公路、7條城市快速路”交通路網,打造30分鐘通達市中心區、機場、高鐵站、港口,1小時連接大灣區主要城市的交通圈。二是建設高水平的城市配套。集聚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泰和、皇家麗、南方醫院等國內外高水平醫療資源;引入廣州實驗中學、廣州市二中會元學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等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借鑒新加坡經驗建設鄰里中心18所,構建城區15分鐘、村(居)地區30分鐘可及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網。三是提升城市品質。圍繞打造國際化綠色智慧新城區,高標準建設智慧交通、綠色建筑、海綿城市、智慧城市。

        以全球頂尖的知識型產業集聚為重點,做優國際化知識社區的產業環境。經過十年發展,中新廣州知識城知識經濟加速崛起,全球頂尖的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連年翻番,集成電路產業全面量產12寸晶圓,正在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濾波器基本形成全產業鏈生態,達產產值將超700億元,獲批創建全國首批“新城建”產業與示范基地,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吸引國內外頂尖知識型人才提供了產業載體。

        以國際人才自由港建設為重點,做優國際化知識社區的制度環境。中新廣州知識城圍繞國際人才自由港定位,通過構建全國首個“一核雙驅多點”的人才賦能體系,以“高層次人才”和“高精尖項目”為驅動,重磅推出“海外尖端人才八條”“國際人才自由港十條”等專項政策,創建全國首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零跑動’”服務中心,建立全國首個立足于新加坡及歐洲國家的海外引才網絡,打造國家級博士博士后創新示范中心,幫助海內外人才“一站式”觸及區域人才、政策、金融、上下游及公共資源。

        以精細化高品質的服務設施圈為重點,做優國際化知識社區的社區環境。中新廣州知識城圍繞“一個核心兩個片區”打造國際化知識社區的核心,建設精細化高品質的服務設施圈,運用先進的環境設計理念,通過水網、綠網、路網加強街區之間、建筑之間的聯通,并植入咖啡館、音樂吧、小廣場等現代交流功能,營造一個遠離混凝土束縛、促進自由交流的宜人社區環境。其中,將環九龍湖總部核心經濟帶打造成為城市核心、生態綠心和市民活動中心,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高端居住、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設施,打造高品質濱水社區。楓下片區建設生產性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共享實驗室、技術及管理培訓、公共圖書館、創業風投等產業服務設施,以及與產業空間緊密結合的共享休閑空間,打造具有創新活力的新型社區。新龍片區建設綜合性服務中心,打造高端商務商業區,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

        3、推動國際化知識社區向縱深發展

        中新廣州知識城在國際化知識社區打造方面的精心謀劃和系統推進帶來了可喜的成效。目前,通過直接和間接引進,吸引了鐘南山、張伯禮、施一公、趙宇亮、王曉東等戰略科學家超100名,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總量達1151人,居大灣區前列。伴隨知識型人才不斷集聚的,是科創資源、知識型企業的不斷涌入,是區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人才是第一資源”“知識是第一生產力”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國際化知識社區的實踐中再次得到驗證。

        為了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化知識社區,下一步中新廣州知識城應從三個方面重點發力,推動國際化知識社區向縱深發展。

        探索建立鼓勵國際人才參與的國際化社區治理體系。國際化知識社區治理與傳統中國知識社區治理最大的區別在于,國際知識社區治理始終被置于跨文化環境之下,因而如何做好社區文化融合與跨文化交流是國際知識社區涉外治理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第一,鼓勵國際人才參與社區志愿服務與治理。基于中外文化的差異,吸納國際人才參與社區治理有助于充分掌握和了解國際人才的文化特色和實質需求,能夠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管理,有助于促進中外文化的融合。第二,提供涉外服務。成立涉外服務站,配備具備多國語言溝通能力的社區工作人員,為外籍居民提供咨詢簽證事務、住宿登記、涉外法律、政策咨詢等幫助,暢通國際人才辦事渠道,創建入住登記、咨詢指導、溝通交流于一體的社區服務體系。第三,舉辦中外文化交融的社區活動。注重向居民輸送多元文化,既包括國學、琴棋書畫、昆曲等傳統文化,也包括音樂會、萬圣節、圣誕節等西方文化,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為深化中外居民交流搭建平臺。提供各類辦公、服務和活動場所,設置中英雙語標識標牌和導向圖,為國際人才提供有效引導,營造中外居民可參與、可共享的社區公共空間。

        搭建暢通無阻的互聯網絡平臺。國際知識型人才到國外就業與生活需要保持與母國的聯系與關注,離不開暢通無阻的無線網絡和線上交流平臺。中新廣州知識城需要在不違反國內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突破一定限制,搭建適應外籍人才創新、溝通、交流、學習等需求的互聯網絡通道以及平臺,為外籍人才快速適應知識城工作與生活環境提供便利。

        加強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化知識社區的傳播。注重新媒體的使用,創辦“國際化知識社區”多語種公眾號,定期策劃不同主題介紹中外文化、報道最新的涉外活動,為生活在社區的中外居民提供文化交流發聲的公共平臺。開設“外籍人才講故事”專欄,專門報道外籍人才講述在知識城創業、就業和生活的故事。加強與外籍人才自創的社群或者公益組織保持聯系,不定期地共同舉辦交流活動或者公益活動,擴大影響力。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國際社區的聯動,舉辦國際性賽事、會議、論壇、文化交流等活動,形成常規動作,進一步擴大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化知識社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作者喻珍珍、王招均來自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關鍵詞: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AV激情亚洲男人的天堂国语|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另类图片另类电影|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