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從醬豆到豬肉罐頭,他的家書充滿了生活氣息|紙短情長 山河無恙

        時間:2023-08-08 11:04:23       來源:新聞晨報

        編者按:

        一次落筆,一句思念;一次郵戳,一場期待;一次拆封,一生感動。

        2023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中,一位位志愿軍戰士用一封封家書,表達對于戰爭的勝利、和平的期盼,以及家人的思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們所思念的除了白發的母親、妻子的懷抱、子女的撒嬌還有我們所有華夏兒女的安危,我們也是這些戰士們的“家人”。

        70年后的今天,我們將再次讀起那些在抗美援朝時期寫就的一封封家書。今天我們一起閱讀的是抗美援朝志愿軍戰士少康的家書,他用散文式的筆觸將家國情懷躍然于紙上,重溫這些家書,我們仿佛看到了人性中最本質的那一塊地方。

        同一輪月亮見證著現在的和平生活,也[gf]2ec5[/gf]證了中國人[gf]2ea0[/gf]志愿軍奔向戰場的豪邁精神。

        “衣服被風一吹,變成硬邦邦的了”

        “……最近,我們向敵人發起了一次攻擊,X日夜,我軍在強大的炮火配合下,數分鐘就攻占了敵人的石峴洞北山,全殲美七師一個連……敵人當天晚上就向我們發起了反撲……雖然他們來勢很兇,很猖狂,但在我們志愿軍面前只有一條路——失敗,經過了兩天兩夜的激烈戰斗,我們共殲滅了敵人近千名。我們光看到敵人用卡車就裝了四十車左右的死尸……”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到1953年夏季的時候,志愿軍23軍67師201團的上海籍戰士王肇熹所寫的一封家書。他在信中所描述的就是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第三次進攻中,第23軍第67師奉命攻占石峴洞北山的戰斗。

        隨后,他的話題一轉,興致勃勃講述起了自己在朝鮮戰場上的生活。

        “在生活上我們現在也過的不錯了,每天早晨吃豆腐漿、油條、豆腐干、豆腐……每天我們總吃的到一頓葷菜,有時還吃到從祖國運來的鮮肉。星期日我們就用鮮肉包餃子,包包子。在日用品方面:最近也運來不少,牙刷牙膏等都有,線我也買了一點。”

        這些細節的鋪陳和細膩的筆觸,立刻將讀者帶回了半個多世紀前的朝鮮戰場。很難想象,這會是一封在槍林彈雨的間隙寫下的家書。

        “自從到部隊后,身體強壯得多了”

        王肇熹出生于1934年,是土生土長的松江人。1952年,18歲的他隨23軍前往朝鮮戰場。因為寫得一筆好文章,在團里任文化教員。

        他在朝鮮戰斗生活了6個年頭,期間和父母以及弟妹等保持著頻繁的通信,而這些家書被家人很好地保存了下來。除了戰爭場面,它們更多的則是細致描繪了戰場上的日常生活細節和他的思想感悟。

        在70年后的今天,這些家書為后人更好地了解抗美援朝戰爭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腳注。

        我們從家書中得知,王肇熹小時候身體羸弱,但是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后,他積極響應號召,報名加入了中國志愿軍。在1952年12月2日給家人的一封信中,他描述了長時間行軍的過程。

        “……講起我們在行軍中住的問題,每天晚上都是住在山溝里。如有房子就幾十個人擠在一起,沒有房子,就穿雨衣搭起蓬帳來睡覺。我們吃的是蘿卜干,醬豆等東西。記得有幾次因糧食已吃完,就吃了幾頓稀飯。我就這樣白天睡覺晚上行軍的完成了一千里路的任務,一共近一個月的時間……父母親,你們也許會感到奇怪,我在家里時身體也不太好的,為什么會能夠完成一千里行軍的任務呢。的確我在家里時身體很弱,自從到部隊后,強壯得多了。所以這次行軍也能堅持下來。但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決心強,我認識到這次入朝參戰,是有關于祖國人民的安全,有關世界的和平……”

        把積攢買表的錢寄給了上海家人

        王家兄弟姐妹五人,新中國剛成立的那些年里,全家人僅憑父親在學校教書的微薄薪資生活,因此過得十分艱難。在王肇熹的信中,他經常流露出對于家里生計的擔憂。他在朝鮮戰場上省吃儉用,將津貼費省下寄回家中。

        這是一封寫于1953年5月12日的家書,他寫道:“

        4個月后,他給家中匯了一大筆款項,而這原本是他為了給自己買一只手表而省下的,但最終決定還是拿來貼補家用。

        “我已積累了很多鈔票,本來想買一只手表,后來考慮了一下,手表現在還不十分需要,但家中困難很多,所以決定把這些錢寄回家,一共是一百萬圓(注:應為朝鮮貨幣),請你們收查后告知我。”

        在信的后面,他又開始津津樂道于生活條件上的改善:“我們現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前幾天,從祖國運來了一批火腿……平時每隔三天就可吃到罐頭豬肉……

        事實上,王肇熹所寫的家書由始至終都帶著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在細處上著墨很多,我們由此很容易聯想到一個細膩的上海男人的形象。而正是因為他不厭其煩地介紹著在前線的食物更迭,才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志愿軍戰士們生活條件的好轉。

        回到正題,那些年里王家父母因為經濟拮據一直過得憂心忡忡。而就在這兩封家書中間,王家曾收到過一筆銀行的撥款,緩解了燃眉之急。在1953年5月20日,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川沙支行副行長的盛全向王肇熹家人致信,表示將對他們進行撥款補助。

        信中寫道:“……目前在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上和抗美援朝工作上都負擔著很龐大的指出、因此政府對于光榮的革命干部的家屬們在生活的照顧上還是不夠的、但是對于每一個革命干部的家屬們是時刻關心著的、現在我行經上級行和黨政領導機關的批準,撥出一部分經費來作為對于有困難的家屬們的補助費。”

        他還表示,這筆補助費“當然數目是很微小的、是不能夠解決家庭全部困難的、但是有著重大的意義。”

        生活拮據的他還資助了一名孤兒

        王肇熹曾在一封信中安慰父親:“不要為了家庭生活而過分擔憂,以免傷害身體。我認為只要家中各人身體都健康,都能愉快學習、工作,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盡管平時生活用度已如此緊張,王肇熹還資助了一名孤兒。在一封給妹妹慧珠的信中,他批評對方“氣量太小了”。“我寄給寶寶的錢為什么說我寄得太多了,寶寶是個孤兒,給她一點幫助有什么關系呢?我一貫都是喜歡幫助別人的。”他勸妹妹,“錢不要看得太重,現在共產主義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不要光看到自己。”

        在所有這些家書中,王肇熹所展示出的除了為人兒女的孝敬恭順和兄長對弟妹的督促鼓勵,還有作為一名軍人對于黨的事業無限的忠誠,以及無比堅定的信念。

        從朝鮮戰場回國后,他在上海市松江縣委宣傳部等部門工作。他一生筆耕不輟,為黨的宣傳工作傾注了全部精力。2012年,王肇熹在體檢中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在與病魔頑強斗爭的同時,他一如既往地關注志愿軍史料的搜集與整理,積極策劃并主編了《松江兒女在朝鮮》一書。

        2013年10月中旬,在病危中的他得知上海抗美援朝紀念館即將開幕,在病床上興奮寫下“祝賀上海抗美援朝紀念館隆重開幕”條幅以示慶祝。

        王肇熹去世前,在父親位于楓涇的墓地旁為自己擇了一處墓穴。他對老伴說:“我死后,不要開追悼會,不要設靈堂,就將我安葬在此處吧!”

        當年同為志愿軍23軍戰士且同樣是松江人的老兵朱俊賢和他多年來一直保持密切聯系。王肇熹去世后,朱俊賢來到他家吊唁,發現家人正在整理他的遺物,其中就包括數十封當年家書。他征得家人同意,將王肇熹在朝鮮時期的書信都帶回了志愿軍文獻館。朱俊賢親手將它們裝訂成冊展出,在一些書信上還進行了批注。

        今天,我們能夠讀到這么多鮮活的文字,其中也有朱俊賢的一份付出。

        2023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志愿軍英雄的一腔熱血,鑄就了70年來的山河無恙。值此之際,新聞晨報攜手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發起這場抗美援朝家書征集活動,期待與大家一起重溫寫于70年前的家書,致敬參與過那場戰爭的志愿軍英雄,紀念在那場戰爭中犧牲的志愿軍烈士,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關鍵詞: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乱码 在线|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456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