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7月22日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2日舉行2025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有記者提問,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社保經辦服務管理方面有哪些舉措?
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劉睦平表示,社會保險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對管理和服務的精準化、便捷化需求很強烈。可以說,社會保險經辦數字化、服務智能化是順應時代發展、滿足群眾需要的必然選擇。當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優化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人社部組織實施“數字人社”建設行動,按照“深化一體化、發展數字化、邁向智能化”的總體目標,積極研究前沿技術,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和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工作的結合,豐富拓展應用場景,同時,堅持“適用即最優”的原則,推動適用技術和前沿技術的“搭配”應用。對于政策咨詢等交互服務的場景,探索提高服務質效;對于待遇審核等標準化程度高的場景,聚焦建設規則庫和底層的數據治理,發揮好傳統適用技術的優勢。
劉睦平指出,各地也在積極探索推動人工智能與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工作的融合,創造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主要體現在“4個智”,智導、智辦、智審和智控。
智導就是智能引導,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大語言模型構建全天候在線智能客服系統,實現政策精準解讀、業務智能引導、問題實時解答。比如,湖北以本省政策知識庫為基礎,打造擬人化服務終端,提供政策查詢、仿真式咨詢問答和業務辦理等交互式服務,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和體驗感。
智辦就是智能經辦,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運用大模型、大數據、生物識別等技術,優化重塑業務流程,簡材料、多共享、多協同,提高了辦事實效,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目標。比如,廣東推出依托“智慧社保機”提供智辦服務,目前已融合47項辦理類、17項查詢類、33項打印類公共服務事項,打造了24小時社保服務大廳,方便群眾自助辦理。
智審就是智能審核,增強管理效能。圍繞重點事項和高頻業務,引入“社保數字員工”,利用AI和流程自動化等技術預制校驗規則,實現精準判斷。代替人工操作,減少了大量重復性勞動,破解了業務量激增與基層人力不足的矛盾。比如,山東實現對工傷保險醫療費用明細的智能審核,人工智能輔助驗證費用的合理性、審核效率和準確度都大幅提高。
智控就是智能防控,防范社會保險基金風險。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全流程、全鏈條智能化風險防控,打造基金安全管理縱深防御體系,守護好老百姓的每一分養老錢和保命錢。比如,河南優化管控規則,構建智能風控閉環體系,從源頭上提升了基金安全的防護等級,同時,我們推動加強跨部門數據比對,不斷豐富規則庫,常態化開展疑點數據篩查,嚴肅查處侵占挪用、欺詐騙保等違法行為。
下一步,人社部將及時跟進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突出應用導向,建設全險種、全業務、全鏈條的社會保險經辦智能化場景,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好更優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