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國首個校園配餐服務管理國家標準《校園配餐服務企業管理指南》近日由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這一標準適用于哪些企業,從哪些方面對校園配餐服務管理進行了完善? 市場監管總局明確,這一標準適用于為中小學、幼兒園提供學生餐制備及配送服務的餐飲服務經營者,不適用于校園自建食堂、學校食堂分包商或承包商。校園配餐服務企業指主要服務于中小學、幼兒園,根據其訂購要求集中加工、分送學生餐但不提供就餐場所的餐飲服務經營者。 根據這一標準,學生餐包括為在校學生配送的早、午、晚餐或加餐(如下午點心餐),通常包括桶裝、箱裝或盒裝的熱食及水果和預包裝食品(如牛奶、餅干、糕點等)。 標準對校園配餐的過程管理提出要求,建立全過程食品安全管理、風險識別與控制制度,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動態管理機制,記錄制作完成、配送到位、用餐前相應的時間和熱食中心溫度。如熱食在熟制后1小時內分裝,配送人員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品等。 傳統監管模式下,校園餐問題很多是在事后暴露,如何加強事中監管、事前預警?這一標準提出,經營者的設施設備接入“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在學校和校園配餐企業的醒目位置設置信息公示欄展示相關信息,主動告知查看渠道。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這一標準聚焦學校與供餐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食品原料進貨檢查制度執行、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等校園配餐服務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明確了覆蓋食譜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備餐與配送、用餐服務、服務評價改進、應急處理等全鏈條的規范指引。
據新華社電
(責編:劉洋、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