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冀時評論員:向北
當體育賽事與生態保護激情碰撞,如何讓奔跑的步伐更加輕盈環保?衡水市發布的國內首個《“無廢馬拉松”賽事技術導則》,于7月25日實施。不僅為衡水市打造“無廢城市”注入了強勁動力,更以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為河北省乃至全國體育賽事的綠色發展開辟了嶄新道路。
2024衡水湖馬拉松賽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第二站)賽后,小參賽者拿著用回收的礦泉水瓶子等環保材料制作的紀念牌興奮不已。
樹立“無廢城市”建設典范,擦亮城市生態金字招牌。衡水湖馬拉松賽作為國家級體育盛會,年均吸引參賽者超兩萬人,賽事期間產生的垃圾處理、資源消耗等環保挑戰不容忽視。自2023年起,衡水市便在衡水湖馬拉松賽中積極探索“無廢”實踐,通過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廣可回收物料、優化垃圾分類處理等措施,初步構建起賽事固廢減量化體系。2024年衡水馬拉松采用廢棄塑料瓶蓋制作獎牌,既有效減少了資源浪費,又極大地增強了公眾的環保意識。此次《導則》的出臺,更是將零散經驗提煉為系統標準,推動“無廢馬拉松”從理念走向制度化實踐。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衡水湖馬拉松的綠色形象,更為衡水市“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可量化、可操作的實踐路徑,顯著增強了城市生態品牌的影響力。
填補國內標準空白,引領河北體育賽事綠色變革。近年來,河北省在綠色賽事模式探索上成果斐然。秦皇島馬拉松通過100%綠電供應、使用新能源引導車、進行碳足跡核算等舉措,成為全省首個“零碳馬拉松”典范;保定市則通過多措并舉推進垃圾分類與馬拉松賽事深度融合,為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貢獻力量。然而,這些實踐多屬于個案創新,缺乏統一的標準指引。衡水市發布的《導則》首次系統規定了賽事環保技術要求,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河北省其他體育賽事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模板。未來,河北省可依托這一標準,推動更多賽事加入“無廢”行列,引領全省體育賽事綠色變革。
以賽事為紐帶,推動全民環保意識提升。體育賽事的獨特魅力在于其能夠凝聚廣泛的社會關注,形成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衡水《導則》將環保行動轉化為公眾可感知、可參與的生動體驗。當數萬名跑者在衡水湖畔以汗水踐行環保承諾,當觀眾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賽事減碳數據時,綠色理念便從抽象的文件條款轉化為具體的群體記憶。這種全民環保意識的提升,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浪潮中,衡水市《“無廢馬拉松”賽事技術導則》的發布,以標準化手段激活體育賽事的環保潛能,讓綠色成為河北體育最鮮明的底色。當這套標準在更多賽事中生根發芽,燕趙大地必將迎來一場體育賽事綠色變革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