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蔡洪坡 路娟
8月7日下午,參加“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系列活動的媒體記者來到天津博物館,尋訪館藏文物里蘊含的“和合共生”內涵。
走進天津博物館,前來打卡、觀展的游客絡繹不絕。天津博物館二樓開設了“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展”,展覽精選天津博物館甲骨、青銅器、玉器、書畫、陶瓷器等各類文物精品百余件,均屬天津博物館精粹。
(資料圖)
天津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蔡洪坡 攝
據介紹,近年來,游客評選出天津博物館的三大鎮(zhèn)館之寶為“一瓶一畫一鼎”,即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北宋范寬《雪景寒林圖》、西周太保鼎。
明清時期,官窯御用瓷器頗有名氣,而最著名的便是這款“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紋玉壺春瓶”。此瓶是清乾隆時期的宮廷御用珍品,高16.3厘米,口徑4厘米,底徑5厘米,工藝卓絕,美輪美奐。
然而,這款極具珍貴性和特殊性的玉壺春瓶上還體現著中西合璧的風采。
走近細看,它胎質瑩白溫潤,瓶頸部藍料彩繪蕉葉紋,瓶身繪有湖石、盛開的芍藥以及兩只對望的雉雞,寓意夫妻和美。
天津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蔡洪坡 攝
天津博物館館長姚旸介紹,雖然瓶體看上去較為簡單,但無論是繪畫技巧還是制造工藝均不簡單。
姚旸介紹,瓶體上的繪畫是由當時的宮廷西洋畫師來創(chuàng)作,在繪畫工藝上,結合了西方透視性筆法和中國傳統工筆畫法。在制造工藝上,胎體選用的是中國的原料,而琺瑯彩則是來自西方。“中西合璧,各展所長,共同創(chuàng)制了這款傳世珍品,體現著和合共生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