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資產泡沫并防止通脹進一步加劇,韓國央行在11月25日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1%,這是繼8月26日首次加息之后的第二次動作。韓國央行加息背后,是通脹預期再度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根據韓國政府公布的數據,韓國10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2%,是2012年1月以來最快的同比漲幅。除了加息,韓國央行還將今年的通脹預期上調至2.3%,將2022年通脹預期從1.5%上調至2%,表明該行預計到明年通脹水平或將超過其目標水平2%。此外,家庭債務也被認為是可能拖累經濟的因素,因為在借貸成本處于創紀錄低位且持續時間異常長的情況下,韓國家庭債務增長迅速。
韓國央行在今年8月正式啟動緊縮周期,而多國央行的“加息旋風”則越刮越猛。就在11月24日,新西蘭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75%,以進一步遏制通脹,這是該行10月以來第二次加息。新西蘭央行表示,連續加息的最主要動因是近來新西蘭通脹居高不下。9月CPI同比上漲4.9%。此外,巴西央行此前更曾連續六次加息。有分析人士表示,即使是短暫的通脹也會嚴重影響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的幣值,而且隨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變化預期,利率上升或將使此前流入新興市場的資本出現外逃現象,也是其中的風險之一。
在全球飽受通脹壓力之際,美聯儲的動作格外引人關注。美聯儲最新公布的11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美國通貨膨脹形勢感到擔憂,稱如果物價持續上漲,美聯儲愿意提高聯邦基金利率水平。會議紀要還顯示,出于對通脹壓力增加的擔憂,一些美聯儲官員希望以每月超過150億美元的速度更快縮減資產購買規模。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據,目前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在明年5月前加息的可能性已升至50%以上。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