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中國期貨業協會和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服務產業發展研討會12月16日以線上方式舉行。本屆研討會主題為“深耕產業鏈開創新格局”。證監會期貨監管部副主任張曉剛以“期貨市場如何真正服務好實體經濟”為主題進行了演講。張曉剛說,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在完善風控機制并確保有效執行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衍生品進行管理風險。從國際經驗看,企業參與期貨交易有助于平滑利潤,避免商業期下行引發的破產風險及高收益下的稅收負擔,促進企業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擴大投資規模。有資料顯示,94%的世界500強企業參與衍生品交易管理價格風險,美國500強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參與度也在74%以上,而我國上市公司衍生品參與度僅為17.9%,仍有較大發展潛力。
張曉剛說,企業參與期貨交易一定要守正道。一是企業應當結合其風險程度、資金規模、人才儲備等因素,合理評估參與期貨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確定直接參與交易還是借助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等機構的服務間接入場。二是企業直接參與期貨交易,尤其需要加強公司治理,完善風控機制并確保有效執行。三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支持企業更好參與期貨交易。后續相關方面還將開展“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最佳實踐”等研究,為企業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秘書長潘廣標在會上稱,發揮期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運用期貨及衍生工具提升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與此同時,上市公司也要理性認識期貨市場,深刻理解期貨品種、期權工具等衍生品的特征與市場規則,樹立正確的保值理念,理性運用衍生工具。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