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新能源領域需求增量對銅價存在支撐預期,但銅礦增產大邏輯亦不變。預計2022年銅價高點或難以突破2021年,倫銅關注區間7700—9950美元/噸,滬銅關注區間56700—73000元/噸。
2022年美聯儲加息幾成定局,但歷次加息過程中,銅市從未走出單邊下跌行情,不過歐美整體貨幣政策收緊對金屬市場依然形成壓力。國內2022年基建投資或前高后低,房地產市場調控大基調不變。“雙碳”背景下,新能源領域需求增量對銅價存在支撐預期,但銅礦增產大邏輯亦不變,整體上2022年銅價或呈前高后低之勢,但高點難以突破2021年,倫銅關注區間7700—9950美元/噸、滬銅關注區間56700—73000元/噸。需關注的風險因素有:疫情對全球銅礦生產的影響、智利和秘魯礦業稅進展、各國貨幣政策轉向等。
全球銅礦溫和增產
2021年銅價整體延續2020年的上漲態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年初至5月上旬,銅價整體以上行為主,疫情干擾銅供應端恢復進度,導致供需錯配明顯,倫銅在5月上旬刷新歷史高位10747.5美元/噸,滬銅亦錄得近十五年以來最高78270元/噸;第二個階段是進入5月中旬,為抑制過高的大宗商品價格,國內出臺了各項監管措施,且10月加強了對煤炭價格的管控,而限電、限產、能源雙控政策亦削弱了銅供需端的不平衡。另外,國外新建礦山的投產也緩解了銅市供應緊張的局面,疊加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預期,銅價承壓,整體處于高位寬幅振蕩格局。
根據全球主要礦企的生產情況,預計2021年全球銅礦產量較2020年將出現3%的增量,主要來自自由港Grasberg地下項目、第一量子CobrePanama擴建項目以及紫金礦業Kamoa-KaKula新建項目。而我國銅精礦產量亦增加明顯,1—10月我國銅精礦(含銅量)產量為148.2萬噸,同比增長7.75%。
2022年擴建及新建礦山仍可能帶來百萬噸的增量,但需關注智利和秘魯礦業稅以及南非疫情對現有銅礦生產的影響,預計2022年全球銅礦產量增速在4%左右。2021年隨著銅精礦加工費的回升以及副產品硫酸價格走高,國內精煉銅產量增幅明顯,但下半年在限電限產、能耗雙控等政策下,銅產量增幅受限,1—10月我國精煉銅產量同比增加8.4%至861.6萬噸。進出口方面,2021年以來,進口銅多數處于虧損狀態,導致今年我國進口銅量出現下降,銅出口量增加。
圖為全球礦山產量走勢
傳統消費增速放緩
2021年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恢復,作為銅終端消費領域主力的電力、房產投資增速下滑,2021年1—10月國內電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自年初的64.49%降至1.1%,電源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降至4.52%。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0%,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同比增長6.3%,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9.1%,房屋竣工面積增長16.2%,增速均明顯放緩。
另外,隨著國外復工復產的推進,家電出口逐漸減弱,加上全球芯片供應短缺,國內汽車產量增速亦下滑。不過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突破300萬輛,同比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達到12.7%。
從銅業發展協會的數據來看,普通汽車耗銅量大概20kg,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平均每輛車耗銅量為60kg,純電動汽車耗銅量在83kg。“碳中和”概念下,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對銅消費的拉動是另一個增長點。
國家銅業協會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系統中的平均用銅量超過傳統發電系統的8—12倍,其中風力發電機組每兆瓦用銅2.5—6噸,太陽能光伏發電每兆瓦用銅約4噸。據測算,2021年全球新興領域用銅量約為142萬噸,2022年預計增加至203萬噸。
難以突破今年高點
在日益攀高的通脹壓力下,美聯儲2022年加息幾成定局,歐美貨幣政策整體收緊預期對金屬市場依然形成壓力。國內方面,一方面,基建投資或前高后低,明年銅需求面或整體好于今年;另一方面,“雙碳”背景下,新能源領域需求增量對銅價存在支撐預期。
綜上所述,疫情背景下,銅礦供應端不穩定是銅價走勢的另一風險點,但銅礦增產的大邏輯不變。供需博弈下,加上政策層面影響,預計2022年銅價整體呈前高后低之勢,但高點或難以突破2021年,倫銅關注區間7700—9950美元/噸,滬銅關注區間56700—73000元/噸。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