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紅棗價格上半年和下半年相比可謂是“冰火兩重天”。2021年年初受多地疫情反復的影響,紅棗需求受阻,上半年一直不溫不火,甚至一度創下歷史最低價,然而7月份新疆主產區持續高溫造成減產預期的出現,紅棗價格開始大幅拉升,并于11月中旬觸及18180元/噸的歷史高點,較前期漲幅近80%,“漲勢如虹”的紅棗無疑成為市場中亮眼的明星品種。不過,11月末,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紅棗價格有所回落,截至12月31日收盤,紅棗期貨全年漲幅38.95%,收報14180元/噸。
2021年紅棗“漲勢如虹”
2021年,紅棗期貨“先抑后揚”,從行情走勢來看,7月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
(制圖:中信建投期貨)
“在后疫情時代下消費降級的背景下,疊加年初國內多地疫情反復,防疫管制加強,物流受阻,上半年紅棗需求受到一定抑制。由于紅棗屬于非剛需消費品,去庫緩慢,直至3月紅棗消費出現供需錯配,下游需求有所好轉,但面對高企的結轉庫存及紅棗淡季的來臨,貿易商為了回籠資金開始讓利出貨,使得紅棗價格一路下跌,創出歷史新低。”華融融達期貨紅棗研究員黃璐璐說。
據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介紹,最近兩年疫情的出現和防控政策導致國內主要的紅棗批發市場,如滄州紅棗交易市場、廣州如意坊市場等,在備貨關鍵期出現關停情況,紅棗庫存的積壓對紅棗期現貨價格施壓明顯。
然而進入7月后,在新疆產區持續高溫造成新季紅棗減產預期的驅動下,紅棗價格開始一路飛漲。
“6—7月,南疆主產區之一的阿克蘇地區遭遇了較為顯著的干熱風天氣。本產季干熱風直接影響了對結果最為重要的第二輪花期,造成了本產季較為嚴重的減產。”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首席分析師田亞雄說。
此外,王駿表示,此前連續五年低迷的種植收益使得近三年部分非優勢紅棗產區虧損的棗農或合作社持續出現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的現象,本年度棗樹花期中降水偏多,坐果期延遲正好與高溫期重合,疊加連續多年種植收益不佳使得棗農疏于澆水等田間管理工作,棗樹落果數量遠高于常年,出現較高的減產預期使我國紅棗產量迅速完成過剩產能出清。
減產預期下,新年度紅棗期價大幅拉升,同時近月合約與遠月合約價差大幅擴大。黃璐璐介紹說,CJ2109與CJ2201合約價差最高拉至4700元/噸左右。“CJ2109合約代表陳棗,CJ2201合約代表新棗,從以往的新舊棗價差水平來看,價差完全可以覆蓋中間品質差異、損耗、倉儲費、利息、稅費等費用,但是舊季倉單無法轉拋新季合約。CJ2201合約代表新季減產邏輯,更有新棗質量偏差、可交割資源偏少的邏輯。但高企期貨價格也未帶動現貨價格的上漲,疊加紅棗限倉制度一個企業賬戶最多接貨10手,折合紅棗50噸。紅棗采用滾動交割,企業賬戶接完10手仍可以繼續開倉,使得CJ2109與CJ2201新舊兩季紅棗,兩季邏輯,兩季江湖。”她說。
“由于交割品并未限制原料棗產期,導致耐儲的陳棗也可以在本年11月后加工成交割用品,帶來較大的倉單壓力。倉單壓力較大,盤面進入橫盤格局。而隨著12月9日、10日交割月合約的大幅下跌,遠月合約也進入了持續偏弱的行情。”田亞雄說。
新季紅棗采銷工作接近尾聲
記者了解到,目前新疆新季紅棗已下樹完畢,采銷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產區原料棗剩余零星,棗農手上剩余未銷售紅棗占比僅剩1成左右。產量方面,王駿表示,根據相關市場調研發現,主產區新疆各紅棗產區減產幅度在40%左右,加上改種、棄種等原因導致種植面積減少,整體產量相較去年約減少了50%;紅棗產業的加工企業和紅棗貿易商收購情況也大體呈現出主產區產量減產情況。
“今年內地貿易及新疆加工廠走現貨貿易實際收購量并不多,一方面是因為減產的影響,產區貨源較去年量有所減少;另一方面收購季期貨價格大幅升水現貨,制作期貨倉單的原料被搶收,而做現貨貿易的加工廠采收節奏被打亂,收購量較少。”黃璐璐說。
消費方面,王駿表示,較往年相比的高價紅棗對產業鏈終端企業短期的補庫意愿形成比較明顯的抑制作用,本年度主產區的新季紅棗上市后,呈現出紅棗現貨價格大幅上漲,產業鏈終端企業對高價紅棗接受需要一個過程,這些企業采購策略由集中采購轉為剛性補庫,隨用隨買的策略,紅棗現貨市場走貨數量同比降幅也非常明顯,部分紅棗貿易商反饋現貨走貨量同比下降30%左右。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上升將影響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和銷售市場穩定,最終將影響企業的收入與利潤。
“當下是紅棗消費旺季,春節屬于紅棗出貨量最多的時點,而今年受到高價棗的影響,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同時受疫情對物流的影響(西安雨潤市場目前已經停擺),走貨較往年要慢的多,現貨價格一度出現松動回落。期貨價格也隨之下跌。”據黃璐璐介紹,滄州崔兒莊市場陳棗庫存已不多,往年結轉庫存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手里,貿易商及中小型加工廠庫存并不大,疊加今年的減產的情況,后期市場庫存量大概率偏少。
2022年壓力猶存
2022年將至,小紅棗的大行情是否還會重現呢?
對此,黃璐璐認為,2021年減產預期已經被市場消化,目前的關注重點在于消費,如果春節消費保持旺季不旺的節奏,那么價格在短期內仍存在回落的風險,價格也存在一定的下跌空間。中期內則偏向于振蕩整理的思路,并且這種整理拉鋸的時間不會短,4-6個月屬于正常的整理時間。長期來看,隨著對2022年度紅棗產量的樂觀預期以及對倉單實盤壓力的考量,大概率對價格會形成壓力,紅棗期價很可能會形成“從哪里漲起來、再回到哪里去”的局面。
田亞雄同樣認為,隨著傳統消費旺季的到來,未來期貨行情將取決于現貨銷售是否良好。“近期數據機構對于銷區行情的評價產生分化,市場需要進一步關注加工集散市場走貨情況是否出現因消費旺季而造成的消費加速,關注指標包括成交量和庫存消化的速度。若旺季消費速度并不明顯差于往年同期,疊加本季明顯減產的事實,可能成為利多支撐。”田亞雄提醒說,除去基本面因素,仍需關注盤面情況,紅棗盤面波動較大,操作需謹慎。
“短期來看,華北和華南等銷區市場仍剩余部分低價舊作紅棗庫存,從而又壓制紅棗現貨價格漲幅,但由于新季下樹的原料紅棗價格高企,按照目前現貨價格來計算,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利潤也是十分微薄,且本年度收購數量同比減少50%,市場供給并不寬松,產業端在成本線附近將有較強挺價意愿。且隨著元旦、春節傳統季節性備貨高峰的臨近,紅棗走貨由前期的略顯低迷出現邊際好轉改善,所以要重點關注2022年1月份的雙節備貨以及春節后貿易商的二次補貨時去庫存的速度和紅棗現貨價格的變化。”王駿說。
中期來看,王駿認為,隨著紅棗季節性消費旺季去庫存的進行,目前限制現貨價格的低價陳棗庫存將逐步消耗殆盡,市場供應可能逐步趨緊,產業鏈的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將有較高的提價意愿,紅棗現貨價格重心將逐步上移。長期來看,2022/2023年度(即2022年10月份以后)目前可以預見的是期初庫存將較為緊張,但如若明年新疆自治區的南疆區域紅棗主產區天氣較為正常,預計紅棗產量出現恢復性增長概率仍然較大,可能在明年新季紅棗即將上市前,隨著潛在供應壓力的來臨,紅棗價格振蕩下行的概率較大。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