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紫江企業(600210.SH)發布公告稱,公司召開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分拆所屬子公司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的預案(二次修訂稿)》等10項議案。根據該項預案,紫江企業擬分拆紫江新材至創業板上市,推進其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大做強公司新材料板塊,進一步提升公司科技創新能力和專業化經營水平。
做大做強鋰電新材料業務 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
目前,紫江企業已形成以包裝業務為核心,快速消費品商貿業務、進出口貿易業務、房地產業務和創投業務為輔的產業布局,各項業務均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
(資料圖片)
根據8月18日最新披露的半年報數據,2022年上半年,上海市經歷了較為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上游成本及下游消費兩端承壓的嚴峻情勢下,公司努力化解原材料、能源、防疫成本攀升壓力和供應鏈及物流等影響因素,實現營業收入46.24億元,凈利潤2.33億元,生產經營情況保持穩健。
分業務來看,公司鋁塑膜業務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01億元,同比增長80.10%,實現鋁塑膜銷量1803.3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10%。據了解,本次擬分拆上市的紫江新材為公司下屬從事鋁塑膜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子公司,經過十余年積累形成了紫江鋁塑膜的專有技術,成為國內最早研發鋁塑膜工藝并具備量產能力的企業。
從過往業績來看,紫江新材營收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達1.70億元、2.32億元和3.66億元,2019-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達46.68%。紫江新材盈利能力逐步提升的背后,系紫江新材業務規模穩健增長,銷售訂單持續增加。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紫江新材鋁塑膜銷售量為2218.99萬平方米,中國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1%。
通過本次分拆,紫江新材將被打造成為公司下屬獨立鋰電池新材料核心業務上市平臺,通過創業板上市加大鋰電池新材料產業核心技術的進一步投入,實現鋰電池鋁塑膜業務板塊的做大做強,增強鋰電池鋁塑膜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同時,紫江企業也將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專注于快速消費品配套包裝。
打破進口壟斷 募資加碼鋁塑膜產能建設
近年來,國內鋰電行業快速發展,帶動上游鋰電池材料企業技術進步。而鋁塑膜由于在阻隔性、沖深、耐穿刺、耐電解液和絕緣性等性能方面皆有嚴格要求,且量產后控制產品一致性的難度也較大,成為現階段軟包鋰電池唯一還未實現批量國產化的關鍵材料。
紫江新材作為紫江企業子公司,堅持技術驅動,打破了進口產品在我國鋁塑膜市場的壟斷格局。根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詢中心的認證結果,紫江新材的鋁塑膜產品在耐電解液腐蝕、熱封穩定性等方面的關鍵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夠廣泛應用于3C數碼、動力和儲能等領域。
在動力電池市場,紫江鋁塑膜成為軟包動力電池企業鋁塑膜國產化的重要選擇。2021年,紫江新材產品進入比亞迪DM-i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供應鏈,并與國軒高科等頭部軟包動力電池客戶展開合作。在3C數碼市場,目前已全面切入中高端數碼類鋰電客戶供應鏈,并持續放量替代日系進口品牌。在儲能領域,紫江新材與平煤國能、雙登集團等開展了良好的合作。
在產能建設方面,擴建產能的馬鞍山項目已于今年年中試生產,紫竹項目建設在有序推進中,將為后續快速增長的訂單需求打下產能基礎。此外,紫江新材擬募資3.07億元投向“鋰電池用鋁塑膜關鍵裝備智能化建設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產6200萬平方米軟包鋰電池用鋁塑膜的生產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