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國內能化板塊全線上漲,其中,PTA和短纖漲幅較大,截至收盤,PTA主力合約漲逾3%,短纖主力合約漲幅近3%。分析人士認為,宏觀因素利好是近期能化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資料圖)
信達期貨能化研究員姚學雯介紹說,近期能化板塊一反之前的頹勢,逐步走出盤面的底部區域,甚至部分品種在本周開啟加速上漲模式,其中板塊內部走勢存在一定分化現象,建材類及煤化工品種于2022年11月初就開啟企穩反彈模式,而油、油品及油化工則于2022年12月份才結束下跌,并逐步回暖。
“臨近春節,一般為下游工廠的傳統淡季,需求會有走弱趨勢,這種負反饋會一定程度上壓制能化品價格走勢。目前,下游工廠的表現基本符合預期,上周開始就慢慢進入放假階段。”姚學雯表示,在需求不斷走弱之時,能化品還能維持強勢上漲趨勢,這背后的主要推手大概率不在于基本面現實端,而更多落于預期端。
“能化板塊上漲的驅動因素是宏觀利好。”姚學雯分析說,一方面,美聯儲加息節奏趨緩,同時,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通脹壓力階段性有所減弱,市場交易的主邏輯暫脫離經濟衰退,因此,整個大宗商品受到的壓制力量減弱,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品下滑速率放緩并逐步企穩;另一方面,國內利好政策自去年11月便多方位、多角度密集出臺,如防疫優化、地產托底以及刺激消費等,提振了市場對于明年經濟轉好的預期,進而使能化品需求端改善的預期增強。
“自宏觀角度出發,傳導至成本和需求兩端,進而驅使能化板塊近期不斷上漲的行情。”姚學雯表示。
新湖期貨能化研發總監施瀟涵表示,受宏觀因素影響,本周原油低位反彈,加上市場對節后需求復蘇較為樂觀,因此,盡管現實端并不理想,本周化工品仍以上漲為主。“2022年能化的交易邏輯主要有兩個:一是成本端原油高位大幅波動,二是需求端表現糟糕。2023年,預計原油對化工品的影響將減弱,需求端預期的變化將對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在施瀟涵看來,2022年年底,國內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國家出臺多項擴大內需刺激政策,市場普遍認為,在經歷了第一波疫情沖擊后,春節之后,國內需求將快速復蘇,市場看漲熱情高漲。
姚學雯表示,今年的需求兌現將決定盤面的下一步方向,在政策帶動下,階段性需求會有所改善,中短期能化品上方或還有一定空間。但長期來看,逆周期調節手段發揮作用有限,且全球經濟衰退邏輯暫未交易完,未來能化品價格重心仍有下移可能性。
“下周是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周,為防止長假期間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能化交易者將以減倉為主,行情可能出現較大波動。”施瀟涵提醒稱,春節之后,能化板塊漲勢是否持續,需要看假期內原油的行情,但更重要的因素則是化工需求是否出現大幅好轉。
后市如何運行?
具體到各品種,施瀟涵認為,本周原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預期中國需求將有所增加;二是美國去年12月CPI回到“6時代”,降息預期增加;三是北海最大的油田Johan Sverdrup油田因停電而部分停產;四是法國罷工引發成品油擔憂。
“原油基本面仍然存在隱憂,限制其上漲空間。”施瀟涵分析說,從供應端看,OPEC+主要產油大國減產、近期俄羅斯出口下滑對原油有一定支撐,不過OPEC+未滿足配額的國家有一定增產空間,導致支撐力度小幅下降。然而,2月俄羅斯成品油受制裁后,或將倒逼煉廠開工下降,俄羅斯產量仍有下降空間。從需求端看,近期相對承壓,一方面,北半球寒潮過后,氣溫轉暖,取暖、發電需求走弱,且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下跌,冬季油氣替代邏輯進一步減弱(主要是歐洲);另一方面,中國需求受疫情影響而相對偏弱,且短期仍有擔憂。
對于后市,施瀟涵表示,OPEC+財政盈虧平衡以及美國收儲SPR將支撐原油底部,短期受需求壓制,偏振蕩走勢,未來隨著俄羅斯供應的下降以及國內需求的實質改善,油價有望走強。
燃料油方面,施瀟涵分析說,近期原油上漲,成品油大漲,帶動成品油裂解價差反彈。低硫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種,其生產原料的去向會影響低硫燃料油產量,即汽柴利潤將影響VGO、中質組分等原材料的投入方向,近期隨著汽柴油的反彈,汽油與低硫燃料油價差從負轉正,價差走強至中高位,柴油與低硫燃料油價差整體維持高位,汽柴油對低硫燃料油支撐明顯。此外,低硫燃料油自身裂解價差處于低位,在原油、成品油上漲的助推下,低硫燃料油價格大幅上漲。
“低硫燃料油單邊走勢主要跟隨原油,成品油以及天然氣價格對其估值造成動態干擾。”施瀟涵表示,高硫燃料油單邊主要跟隨原油上漲,不過因成品油與副產品矛盾、俄羅斯燃料油轉移至亞洲、庫存偏高等因素,當前基本面相對偏弱,裂解價差已處于較低范圍,自身驅動亦相對不足。
光大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杜冰沁表示,高、低硫燃料油供需整體呈現偏弱狀態,預計未來幾個月,從俄羅斯流向亞洲市場的高硫燃料油還會增加,供應過剩將持續影響亞洲高硫燃料油市場情緒。同時,預計未來幾周將有大量低硫船貨進入新加坡市場,低硫燃料油市場的潛在供應壓力也不可忽視,而目前航運市場表現不佳,疊加本月將迎來傳統春節假期,下游船燃需求低迷。
“低硫燃料油單邊預計主要跟隨原油,但弱于原油,即裂解價差未來承壓。”施瀟涵說,供應端,一方面,隨著新增大煉化的投產,低硫燃料油供應將增加,例如科威特Al Zour煉廠,一季度預計全面投產,低硫燃料油產能預計22.5萬桶/日;另一方面,國內第一批低硫燃料油出口配額共計800萬噸,較2022年第一批低硫燃料油出口配額增加150萬噸,盡管低硫燃料油生產利潤難回高位,但因政策支持以及新煉化裝置投產,國內低硫燃料油產量預計維持高位。需求端,在經歷集裝箱、干散貨因供應鏈中斷導致的高景氣度后,海運費大幅下降,若全球經濟放緩或衰退,海運市場整體難言樂觀,且主要影響對象為低硫燃料油。因此,未來低硫燃料油供需預計轉弱,估值承壓,后市主要關注成品油、天然氣對其動態擾動,經濟是否軟著陸以及新增一體化裝置的投產情況。
高硫燃料油方面,施瀟涵認為,隨著中東大國減產、美國SPR釋放結束且有收儲(盡管推遲),酸油過剩局面將緩和,且未來俄羅斯出口有下降預期;需求端,煉廠投料以及脫硫裝置存經濟性,煉廠以及海運需求預計有支撐;中長期來看,隨著供應端下降,裂解價差有上漲空間。
杜冰沁表示,來自西方的套利貨物流入量預計將在1月穩中上升,這將使得亞洲低硫燃料油市場保持充足的供應,而由于俄羅斯高硫燃料油貨物持續流入亞洲地區,高硫燃料油市場也繼續承壓。盡管本周FU倉單壓力較前期繼續減弱,但短期內缺乏向上的明顯驅動,預計高、低硫燃料油絕對價格或跟隨原油區間振蕩為主。
PTA方面,施瀟涵表示,一方面,成本端原油上漲;另一方面,市場對節后需求持樂觀態度,商品市場情緒偏好。從產業鏈供需的角度看,近期變化不大,PTA供應邊際上有所回升,聚酯整體開工仍在小幅下滑,處于累庫期,現實供需偏弱。
“目前PTA基本面呈現出供需雙弱格局。”姚學雯表示,供應端,上游檢修較為集中,整體開工水平處于同期偏低位置,但本周相比上周有所提升,最新開工在66.6%。終端需求,聚酯開工正處季節性下滑階段,最新數據為67.5%,節前補庫意愿整體不強。
在姚學雯看來,PTA自身矛盾暫時并不激烈,后市主要看成本端原油走勢和未來需求兌現力度。從趨勢上來看,原油供需處在逐步轉向寬松的階段,且經濟衰退預期仍存,成本端的支撐中長期會不斷走弱。需求則要看春節后下游的實際表現,就目前政策力度來看,更傾向于春季旺季需求表現會有一定提振。兩相結合來看,PTA 2305合約或還有一定向上空間,但旺季過后,價格存在較大承壓下行的可能性。
短纖方面,施瀟涵分析稱,近期供給端逐步下滑,企業節前停車較多,下游紗廠基本已經放假,整體供需雙弱。不過,下游近期在進行節前補庫,1月上旬滌絲產銷放量,近兩日短纖產銷放量,因此產業鏈庫存流轉較為順暢,現貨買盤偏強,下周預計結束補庫。整體來看,PTA和短纖處于偏弱現實和偏強預期中,上漲更多是預期驅動。
“后市來看,春節前后,PTA和短纖預計保持振蕩偏強格局,目前了解到終端節后訂單仍然不多,因此節后需求成色仍有待驗證。”施瀟涵說。
瀝青方面,杜冰沁介紹說,供應端偏緊,近期煉廠整體開工持續下調,部分地區資源供應偏緊為主,疊加部分地區終端需求有趕工情況,帶動煉廠庫存減少。需求端,北方地區終端已基本停工,上周部分煉廠釋放冬儲價格,貿易商低價拿貨,華東等地區依然存在部分終端剛需趕工項目。
“下周我國將迎來大規模的寒潮,疊加春節假期來臨,南方下游趕工需求多提前結束,煉廠庫存或有所回升。供應端,預計1月國內瀝青總計劃排產量接近200萬噸,環比和同比均大幅下降,產能利用率也將進一步下滑。”杜冰沁說,預計1月瀝青盤面和現貨價格或逐漸走弱后暫穩運行為主。
昨日,聚丙烯漲幅超過2%。姚學雯說,聚丙烯基本面呈現供需偏弱特征。上游檢修量處于同期偏高位置,存量供應壓力并不大,但未來2305合約上的增量供應壓力巨大,合計約380萬噸的待投量。而需求表現亦符合季節性表現,工廠放假比例增大,綜合開工在43%。庫存流轉受阻,總樣本庫存為70.72萬噸,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聚丙烯供應端的核心矛盾點在于巨大的增量壓力,這會使得市場很難對這個品種產生足夠的上漲信心,更愿意將其作為空配品種,且政策對于聚丙烯下游的直接提振作用或相對有限,需求即便走強,也難以消化未來如此巨大的投產增量。此外,聚丙烯的庫存壓力也不小,因此在2305合約上,PP振蕩走強后下跌概率較大。”姚學雯說。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 主力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