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多家工業硅企業和研究機構了解到,云南枯水期限電影響最大的是電解鋁企業,目前尚未波及工業硅企業,即便波及,由于工業硅企業已開始陸續停爐減產,并不在開工旺季,所以對其產量影響有限,暫時不會出現兩年多前的劇烈上漲行情。市場反而更應該關注枯水期限電是否會導致夏季發生連鎖反應,比如,電解鋁企業把原本夏季正常的檢修移到現在來做,將會導致夏季整體用電需求更高,屆時限電會影響電解鋁企業開工,進而影響部分工業硅企業開工。
停爐檢修開工率原本就低
(資料圖片)
“目前并沒有收到限電的消息,但是限電可能成為一個長期動作。”合盛硅業董秘龔吉平告訴記者,云南省工業硅企業分布具有“小而多,多而散”的特點,并且設備老舊落后,大多以小水電為主,加之目前是枯水期,云南限電政策對工業硅生產影響有限。不過,2021年9月執行的能耗雙控政策的影響料持續到2023年6月。
廣州期貨工業硅及有色金屬分析師蔡定洲也分析說,因進入枯水期,云南當地很多工業硅企業開始陸續停爐檢修,為保障豐水期的生產做準備,限電政策不會對當地工業硅企業生產造成太大影響。
云南水電資源豐富,疊加硅礦石資源豐富,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是國內工業硅第二大生產省。據統計,2021年云南工業硅產能達111.7萬噸,約占全國總產能的22.40%,僅次于新疆。不過,云南地區的工業硅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2018—2022年,云南工業硅開工率在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都處于低位,省內民營工業硅廠枯水期基本停產或組織彈性生產,產能輸出率不足10%,全年集中生產周期只有6—8個月,開機率整體偏低,產能發揮不足;全年生產開工率在43%左右,與新疆相比,全年開工率相差約20個百分點。
從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云南德宏州被要求限電來看,限電對當地工業硅產量影響確實不大。據記者了解,云南省發改委曾于2021年9月11日印發《堅決做好能耗雙控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工業硅企業9—12月的月均產量不高于8月產量的10%(即消減90%產量)。據相關機構測算,當時只有盈江縣的煉廠停產,盈江縣工業硅產能約21萬噸,影響單月產量1.75萬噸,若將限電影響產量加至實際產量中,云南地區2022年上半年實際產能達到的月均產量5.75萬噸,同往年7—8月的月均產量6.6萬噸相比僅相差0.85萬噸,其中還包含檢修損失產量和枯水期實際的電力影響。
長期影響看夏季用電需求
作為工業硅冶煉中占比最大的電力資源,電費在工業硅生產成本中的占比約40%。如果限電真持續到2023年6月,是否會給工業硅企業的夏季生產帶來影響?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月3日,新疆、云南、四川的工業硅生產成本分別為16066.7元/噸、17769.81元/噸、18550元/噸。目前,僅新疆地區的工業硅還有1000元/噸左右的毛利,四川、云南等地區因為處在枯水期,電價成本過高瀕臨盈虧邊緣。總體而言,工業硅毛利同比下滑明顯,預計2月金屬硅價格繼續趨穩,在豐水期到來后,企業利潤將有所修復。
“限電可能跟整個云南新增產的電解鋁、多晶硅等這類高耗能企業有關,此前出現枯水期限電行為較少。”浙商期貨能源項目部部長陸詩元認為,現在限電可能會導致電解鋁企業原本在夏季的正常檢修移到現在來做,從而導致夏季整體用電需求更高。如果今年夏季云南出現像去年四川那樣水位不高的情況,屆時電解鋁和工業硅企業、居民以及其他高耗能企業同時搶電的概率較大,進而影響工業硅企業的開工。“目前,大部分硅企都沒有接到限電通知,政府似乎也沒有對工業硅企業進行限電的打算。可以肯定,短期暫時不會對工業硅企業造成影響。至于后期影響有多大,暫時無法測算。”
據中信期貨研究工業硅研究員鄭非凡測算,假設此次限電持續到2023年6月,云南工業硅企業因為限電而全部瞬時降負荷20%,按照35%的開工率計算,在枯水期限電不加劇的背景下,2022年12月—2023年6月,云南工業硅月均產量將顯著低于2022年上半年水平。另一種情況是,如果云南工業硅企業不被限電,或受電網協調較困難的原因而減產影響較小。那么,在高利潤水平下,云南當地工業硅生產將長時間維持偏高水平,即工業硅價格中樞上移后,云南地區工業硅生產的季節性不那么明顯。
“當然,就2022年年底德宏州被要求限電來看,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較小。即便如此,枯水期的工業硅月產量中樞也會明顯上移。”鄭非凡告訴記者,目前工業硅定價尚未計入云南限電的預期,如果云南落實工業硅生產企業限電,將對全國工業硅供應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投資者需要考慮限電程度是否會如預期般嚴厲,以及旺季來臨后終端的需求恢復情況。當前,多晶硅需求維持高景氣度,有機硅利潤即將轉正,工業硅需求將得到一定提升。如果工業硅供應產生沖擊,將對價格形成顯著拉動。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政策指引進一步合理化,工業硅從高耗能產業被重新定義為高載能行業,疊加下游需求帶動,工業硅產業有望再次迎來增長期。據相關機構測算,2023年工業硅將有150萬噸/年的新增產能投放。從地理角度來看,大多集中在西北地區;從時間角度看,下半年投產項目居多。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