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數月,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回落,原油價格卻表現堅挺,因此被網友稱為“硬骨頭”商品。
當地時間周二(11月23日),在OPEC+拒絕美國增產的呼吁后,美國宣布拋售5000萬桶石油儲備,并將聯合日本、韓國、印度、英國等石油消費大國共同釋放戰略石油儲備。
但是,當天國際油價卻不跌反漲,隨后整體震蕩。接受中證君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美國的石油拋儲力度不及預期,市場觀望情緒較濃,接下來應重點關注下周OPEC+會議結果。
多國拋儲“殺油價”
行情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國內大宗商品指數累計下跌10.42%,同期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上漲4.06%。
“高油價已經損及石油消費國的利益。一方面,油價持續上行令石油需求增長受到一定抑制,尤其是像美國這種人均汽車保有量較高的國家,油價上漲大幅增加了居民消費支出,一些家庭及中小企業不堪重負;另一方面,油價持續上行引發通脹水平上升,全球多國經濟陷入滯脹。”方正中期期貨投資咨詢部石油化工組組長隋曉影對中證君分析。
分析人士認為,產油國不愿意配合增產也是美國聯合多國拋儲的原因之一。消息面上,沙特和俄羅斯正在考慮改變OPEC+產油政策,作為對美國聯合石油消費國釋放戰略原油儲備的反擊,即OPEC+在12月2日召開的會議上可能宣布暫停增產。
市場觀望情緒較濃
華泰期貨原油研究員潘翔認為,本次美國石油拋儲不管從力度、節奏還有品種上,均不及市場預期。當天國際油價在拋儲落地后不跌反漲,也說明了市場的觀望情緒,其效果還有待觀察。
另有市場人士表示,多國拋儲的舉措并非全然無效。
從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盤面走勢看,最近兩個交易日,油價總體處于偏空震蕩格局。
據統計,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共進行了7次拋儲。“拋儲后油價跌幅大多數在20%左右,而歷史上并未曾因油價上漲而進行拋儲。”隋曉影說。
關注下周OPEC+會議結果
國際能源署(IEA)在最新展望中預計,明年一季度全球原油市場將開始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供應端OPEC+將繼續增產以及美國原油產量可能超預期。
隋曉影表示,預計今年四季度原油市場仍會維持去庫存狀態。原油市場的短期邏輯在于供應端的博弈,美國聯合石油消費國拋儲后,市場關注OPEC+如何應對。若下周OPEC+會議調整增產計劃,將對盤面形成利多提振,否則利空油價。從投資角度來看,建議利用期權工具做多原油波動率。
國投安信期貨高級分析師李云旭分析,12月2日OPEC+會議或對明年增產步伐進行進一步明確與定調,可能是今年7月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從中長期視角來看,全球原油需求及OPEC+產量明年末將大概率回升至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但投資不足導致的頁巖油及部分傳統產油國產量增量缺位使得屆時原油市場剩余產能相對有限。在低庫存背景下,原油價格彈性可能會放大。傾向于在伊朗出口解禁預期這一風險釋放之前維持趨勢性看漲原油價格的觀點,需要在短期消息面的噪音中尋找多單布局機會。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