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將在2022年4月18日至20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迎來第三次審議。
據新華社消息,4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百一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栗戰書委員長主持。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4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體育法修訂草案、黑土地保護法草案、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
這將是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第三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2021年4月26日,期貨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初次審議。2021年10月19日,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第二次審議,并將法律名稱修改為“期貨和衍生品法”。
按照我國立法程序,一部新法律的制定一般要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三次審議通過。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預計,如果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順利通過第三次審議,那么這部市場期盼已久的行業基本法,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發布,下半年實施。
在胡俞越看來,期貨和衍生品法是一部跨部門、跨領域,全面統領期貨和相關衍生品的基本法,其正式發布并實施,不僅能起到為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而且能夠與我國商業銀行法、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保險法、信托法等組成完整的金融法律制度體系,補齊目前金融法律尚不齊全的短板。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是期貨行業盼了很久的大事。它的出臺有望提升期貨領域法律法規的層次和效力,提高期貨市場的法治化程度,統一、規范行業行為,有利于依法加強打擊非法期貨交易和非法平臺,健全相關機構治理,營造更健康、更有競爭力的期貨市場生態。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認為,在當前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行業基本法的頒布有很多積極意義,不僅有利于期貨市場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更廣范圍凝聚社會共識,為期貨市場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回顧歷史,我國期貨法立法工作從1993年開始起步,已走過29個年頭,先后經歷了三次起草。從2013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成立起草組開始第三次起草,到即將迎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三次審議,經歷了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后近9年時間。
多位專家預計,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問世,意味著期貨市場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其后續的發展與進步,將更加穩健與成熟,期貨行業將站在新的起點上更好承擔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