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自助申報、醫療機構評審認定、醫保待遇即時享受”新模式上線一年來
河北70多萬參保人通過評審享受慢特病待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登錄個人網廳,填寫申請信息,提交申報材料,確認信息并提交……手指動一動,中冀建勘集團公司老干部趙占強就完成了冠心病、高血壓的申報。一個月后,趙占強就通過了評審并享受到慢性病待遇。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21年7月1日起,河北省全面推行醫保門診慢特病“網上自助申報、醫療機構評審認定、醫保待遇即時享受”新模式。自新模式實施以來,全省70多萬參保人通過認定并享受慢特病待遇。
以往門診慢特病申報認定形式普遍采取“參保人提供佐證病癥的病史資料——所在單位集中報送醫保經辦機構——經辦機構聘請專家集中評審——病史資料集中存檔”模式,存在申報流程繁瑣、認定周期長、頻次少、待遇享受不及時等問題。
為徹底解決這一頑疾,河北省醫保局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建起了一系列務實管用的長效機制——
開發河北省門診慢特病申報認定系統。將原來定期到醫保經辦機構現場紙質申報,改為隨時通過門診慢特病申報認定系統網上申報。參保人利用手機登錄“河北智慧醫保”和河北省醫療保障局官網“個人網廳”,即可完成門診慢特申報和資料提交。評審進度可在認定系統隨時查詢,認定流程更加透明,認定過程更具時效性。
下放認定權限。由原來醫保經辦機構聘請專家定期集中評審,下放到各級醫療機構隨時認定。由原來一年只有1-2次認定,調整為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隨時認定,解決了以往門診慢特病評審認定周期長、頻次少的問題。
統一全省待遇享受時限。慢特病資格通過后,參保人即時享受待遇政策。原來參保人從申報、提交資料到享受待遇,歷時少則1個月,多則1年,現在認定通過后,參保人可即時享受待遇,進一步增強了參保群眾的獲得感。
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今年80歲的張女士是石家莊市元氏縣人,跟隨女兒在江蘇生活。去年12月,張女士查出患有高血壓,符合辦理門診慢特病認定的條件。“年紀大了,腿腳不好,無法長時間活動,如何前往千里之外辦理門診慢特病認定呢?”
原來,參保人在線上提交申報資料后,需要在30日內到醫療機構現場核驗,否則無法通過審核。就在張女士一籌莫展之時,元氏縣醫保局慢特病科長王曉倩的一個電話徹底解決了她的難題,指導張女士通過“特殊人員”身份順利完成慢性病認定。
為解決異地安置、年老或行動不便、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居住偏遠等“特殊人員”跑腿負擔,申報系統特別設置了“特殊人員”的貼心選項,“特殊人群”不能現場認定的,可由醫生線上完成認定。
此外,各統籌區按照服務半徑適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就醫的原則,將認定機構延伸到鄉鎮衛生院,如今,全省認定機構縱向包含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同時,各級醫保部門積極推進“特殊困難人群”門診慢特病認定“就近申報”“上門幫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醫保門診慢特病認定新模式除了讓參保人享受到了眾多紅利外,也使得“中間人”不再為此奔波。
某機關單位醫保專管員張磊對此感觸頗深。“每年慢特病評審時,都要經過發通知、收集材料、向醫保經辦機構報送等步驟。”張磊說,由于單位點多面廣,僅收集資料就需要兩三個月,參保單位負擔重。對于參保人來說,如果錯過參保時間,只能等待下一期申報。
醫保門診慢特病認定新模式的出臺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現在,參保人自行認定,不用我們在從中‘過一手’了,省去了很多麻煩。”張磊說。
在推進新模式過程中,一些參保人反映,河北省醫療保險門診慢特病申報評審系統出現因資料不符等原因未通過審核的,需待一個月后方能重新申報,申報人員提交相關材料后,發現錯誤不能撤銷等問題,時常令他們感到困擾,有時甚至需要多跑腿。
針對這一情況,河北省醫保局對河北省醫療保險門診慢特病申報評審系統進行優化升級,并于9月29日完成升級。升級后的系統,增設參保人員線上補充資料功能,對申報信息進行細化分類,縮短了重新申報時間間隔。
新模式上線一年來,補齊了河北省門診慢特病認定領域多個短板,推動醫保經辦服務水平持續上升,讓更多參保人感受到醫保服務“新體驗”。“我們將緊緊圍繞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不斷改革創新醫保管理,優化經辦流程,為參保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河北省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說。(記者 呂若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