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顆蘋果樹被栽植在盆里。
一盆盆蘋果樹整齊排列在大棚里。
——這就是宜君縣皇后生態果園里盆栽果樹種植的場景。除了盆栽蘋果外,其他地塊種植著盆栽櫻桃、盆栽吊干杏等水果。
(資料圖)
這個果園的負責人叫譚戰,他是土生土長的宜君人,從小吃著宜君蘋果長大。上大學期間,慰藉他思鄉之情的是家鄉那甘甜的蘋果,上學時補充他身體的營養,如今成了他回鄉創業、致富家鄉的“寶貝”。
從他鄉回故鄉
譚戰在廣東、廣西、湖北等地從事了12年的農資銷售和農業技術指導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果樹管理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經驗。在他鄉,譚戰經常看到芒果、木瓜等南方水果在全國各地很有名氣,他想到自己家鄉有名的“宜君蘋果”,要是也能“風靡全國”該有多好。
鄉村振興聲勢愈烈,農業發展如火如荼,他的想法愈堅定。他選擇回到家鄉,在小蘋果上干出一番大事業來。
2017年譚戰毅然辭掉高薪的工作,回到自己的故鄉宜君縣皇后村。宜君蘋果品質佳、味道好,卻因為傳統的等外來客商收購、靠農戶自己零售等模式,沒有形成品牌和規模效益,好水果“走不出去”,種植戶掙不到錢。他當即注冊了“皇后村”品牌,開辦“皇后村土特產直供”網店,整合了附近村鎮的蘋果、蜂蜜、核桃、小米等原生態優質農產品,開業當月就銷售當地特產蘋果2萬斤。如今,網點的年銷售額已達80多萬元,產品銷售至全國十多個省份,帶動附近村民就業三十余人。
種樹也要另辟蹊徑
工作之余,譚戰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開著車到遠近各處蘋果園“考察”學習,他發現現在大多數種植戶依然是傳統的露天種植模式,管理方式不科學,病蟲害防治方法單一,果樹生長往往受到氣候和自然因素的制約。
“有一年,好幾個果園的蘋果長得非常好,但是農戶沒有預防果園周圍的蟲害,卸袋后蟲害對果面造成傷害,導致蘋果賣相不佳,損失很大。”提起這件事,譚戰遺憾地說。
他決心要種植出品質上乘的水果,打造屬于自己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把綠色發展的路子走實走寬,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提升,完成鄉村振興和個人抱負的雙向奔赴。
2022年,在宜君縣堯生鎮堯生村蘋果種植基地,譚戰的宜君縣皇后眾合坤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啟動,擁有了自己的80多畝生態果園。
從返鄉回到農村,到深深扎根農村,如今的譚戰已經是一個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他深知農民是個終身學習的職業,田間地頭是最好的戰場,他將全力以赴。
他摒棄了“靠天吃飯”的傳統種植模式,選擇了盆栽種植果樹。盆栽種植是將定型好的樹木種植在無紡布制的盆里,盆中土壤系微生物菌劑發酵的天然肥料,不僅防病、增產、有機,并能持續改善修復土壤,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盆栽種植出的蘋果口感、品質、賣相更佳,味道更加清脆香甜,將為宜君縣的蘋果品質、經濟效益提升帶來新的突破。
盆栽蘋果的最大特色就是可移動,待果樹開花或結果后,移動至大棚內,這樣不僅能夠克服果樹生長受氣候和季節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而且盆栽蘋果樹型小,在授粉、疏花、疏果時都比較方便,節約了大量人工成本。一畝地可放置移動盆栽蘋果330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了生態、綠色種植,讓人們能夠品嘗到綠色健康的蘋果。
目前,譚戰的移動果園里種植了盆栽蘋果30余畝、盆栽櫻桃20余畝、盆栽吊干杏30余畝。按照果樹生長周期輪流搬進大棚管理,從而大大提高了大棚種植效率。
小小的盆栽蘋果承載著大大的市場“錢”景。“今年掛果期,每顆蘋果樹預計可以產出至少5斤高品質的蘋果,可以賣到500元至800元。”望著樹上的幼果,譚戰充滿信心地說。
責任編輯?|?王? ?興
編輯?|?張培培
排版?|?任? ?靜
主編?|?李宏國
來源?|?銅川市農業農村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