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2年國內供給充裕,糖價內弱外強
2022年,外盤原糖在俄烏沖突和印度貿易流收緊提振下,兩次觸摸去年高點后于年底突破向上。國內白糖價格走勢反應出了宏觀性和國內自身屬性的特點。一是受全球宏觀貨幣形勢影響,跟隨大宗商品走勢,糖價全年沖高回落;二是反映了國內自身的供需情況,外強內弱,內外價差負向擴大。
(相關資料圖)
分析國內主要矛盾點:進口影響供應,需求影響節奏
展望2023年我國食糖供需基本面,基于農產品主要看供給的特點,國產糖基本穩定,進口量是供應端最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受內外價差的影響,國內糖價大體也將跟隨國際原糖市場走勢,季節性需求旺季和去庫進度影響糖價的節奏。
展望全球:食糖增產,貿易流收緊
22/23年度全球主產國食糖雖增產,供需過剩,但貿易流偏緊。分主產國看,產量以及可供出口情況影響國際糖價。若巴西、印度和泰國實現增產,按照巴西3350萬噸,印度3650萬噸,泰國1050萬噸計算,三國產量預計同比增約340萬噸,可供出口的量預計增加70萬噸,則全球食糖供需過剩,貿易流基本平衡。若巴西、印度和泰國增產不及預期,按照巴西3350萬噸,印度3350萬噸,泰國1050萬噸計算,三國產量基本同去年持平,可供出口量預計同比減少230萬噸,貿易流緊張,國際糖價大概率走強。
后期,原糖的上行驅動在于,印度產量不及預期,減少或不再增發出口配額,引發全球貿易流緊張;明年二季度開始的巴西乙醇價格上漲導致甘蔗制糖比下降。原糖的下行驅動在于,印度生產提速,產量超預期,市場將會有盡快增發配額的預期;明年巴西增產。未來原糖價格預期分階段看,目前至明年一季度,北半球上市旺季,巴西提前收榨,印度出口限制政策支撐糖價難以大幅下跌,5月合約運行區間(17.5—20.5)美分,關注2023年1月印度出口政策。二季度開始的巴西新榨季,由于增產預期,糖價有望回落。
展望國內:進口影響供應,銷售進度影響去庫節奏
2023年國內食糖主要供應源有:當季產量、進口量、舊作庫存、拋儲量。分別看,當季產量矛盾不大,舊作庫存高,進口量預計高位略減,拋儲未知,所以,供應充裕,沒有較大供給不足的矛盾。一是當季產量增產約50萬噸。22/23年度全國食糖產量約1010萬噸,同比增加54萬噸。二是舊作結轉庫存處于近十年高位水平。21/22年度末食糖工業庫存為89萬噸。三是進口量預計高位略降,2022年,內外價差長期持續倒掛,但進口量仍然高企。2022年前11月累計進口食糖475.2萬噸,同比減少51.81萬噸。從巴西發往中國船運看,今年四季度巴西發到中國的白糖量比去年同期多將近30萬噸,所以短期看未來兩個月進口供給壓力仍大。
需求上,疫情防控的轉變使得居民消費生活轉為常態,未來隨著需求的釋放,國內消費情況將小幅改善,但目前尚難太樂觀,白糖的消費需求受制于替代品、人口紅利、消費觀念的制約而難以有太大增量。所以,季節性消費的淡旺季影響去庫節奏,進而影響糖價走勢的漲跌節奏。
鄭糖價格預期分階段看,目前新糖不斷上市,進口量高企,節前備貨旺季受全國疫情形勢影響或旺季不旺,春節前,鄭糖上漲空間有限。春節后至3月份,消費淡季疊加供應增多,原糖高位震蕩給予支撐,糖價調整。二季度,內外糖價回落預期增強。下半年,在經濟恢復下,糖價或表現偏好。同時貫穿全年季節性銷售旺季支撐下的階段性反彈。初步預計2023年糖價運行區間5300-6000。
(文章來源:中原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