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玉米市場購銷平淡,價格波動收窄,行情缺少明確方向。而多空雙方對于后市走向也存在分歧。為了理清思路,我們對玉米基本面的關鍵因素進行梳理。以求探明節后走勢。
首先,從目前的售糧進度看,節前玉米售糧節奏加快,進度追上去年同期水平,但整體售糧尚未過半,節后基層玉米供應比較寬裕。
從季節性售糧節奏看,正月十五之后,基層玉米銷售將重啟,并進入一輪售糧高峰,這輪售糧將持續到4月份。但今年產區“棧子糧”、“簍子糧”比例的增高,使得“地趴糧”數量減少,原本在3月份銷售的這部分糧食可能會延遲到4-5月份。因此預計今年基層售糧在2月5日元宵節之后重啟,但整體銷售節奏偏穩,銷售周期拉長,可能持續到5月之后。其次,內外玉米價格外低內高,進口利潤較為豐厚。目前南港內貿玉米價格為3050元/噸,2-3月份美玉米到岸完稅價較其低約200元/噸,6-7月份巴西玉米到岸完稅價較其低約500元/噸。
(相關資料圖)
進口利潤加持下,巴西玉米大量輸華。Anec也大幅調高了1月份巴西玉米出口量至502.4萬噸,增幅主要來自對中國的出口。Anec表示在1月份將有超過100萬噸玉米發往中國。同時美國玉米對華出口也在12月份出現環比增長。可以預計1-3月份,進口玉米到港將明顯增多。
從廣東港口近期到貨數據看,進口玉米到港已經開始增加,并超過出貨量,在1-3月進口玉米大量到船的格局下,可以預判節后南港外貿玉米庫存水平將快速增長。目前南港外貿玉米庫存已經處于同期高位,港存持續上升,將壓制南港玉米價格。
再次,國際方面,前期支撐外盤價格的主要驅動來自于南美干旱。從NOAA最新預估看,連續三年的拉尼娜氣候有望在2023年開始減弱,于2月份后向ENSO中性靠攏。這意味著南美降雨將會隨之出現改善。
此前阿根廷玉米產區降水偏少,旱情引發市場對其產量的擔憂。
但是進入1月份以來,南美地區降水明顯增多,阿根廷地區的幾場降雨緩解了旱情。從最新數據上看,阿根廷后面半個月的降水量已經高于往年同期。
巴西地區降水也較前期明顯好轉,天氣預報顯示,未來半個月巴西玉米產區降雨正常,降水量略好于往年平均水平。
最后,再看玉米需求方面。今年春節前生豬屠宰量遠超同期,此前壓欄的大豬進入集中屠宰期。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生豬出欄均重由12月初的127公斤降至123公斤,這反映出壓欄大豬已經基本完成出欄。
豬肉價格的大幅下降導致生豬養殖利潤驟減,目前無論外購仔豬還是自繁自養,養殖利潤均出現虧損。利潤的下降導致養殖業對于生豬的補欄的積極性偏差,從仔豬價格的持續低迷上可以窺得其一斑。
大豬的出清和養殖虧損帶來的補欄減少,將使得春節后生豬存欄水平低于22年4季度。這將限制養殖行業對飼料的消耗水平,進而影響玉米需求。
深加工方面,也出現了利潤偏差,開機不足的情況。無論是淀粉還是酒精生產利潤均出現虧損。
深加工行業生產開機率因此處于低位,并明顯低于往年同期。
深加工玉米消耗量也較往年同期偏差。
同時由于節前產區玉米銷售節奏加快,各地深加工玉米到貨量增加。深加工廠玉米庫存得以大幅增加。其玉米庫存已經不再緊張。
在利潤偏差,開機不足,原料庫存增加的局面下,目前深加工玉米消費整體前景不佳。
綜合來看,目前玉米基本面處于憂患不減、壓力仍存的境地。基層余糧水平偏高,新糧供應不缺,進口玉米集中到港,進口谷物供應充足;南美天氣隱患緩解,有利于其單產恢復,抑制外盤價格;國內玉米下游產業處于利潤偏差,產能收縮的困境中,其對玉米的消費也整體疲軟。在這種局面下節后玉米行情難有上漲動能,并存在進一步回落可能。
同時不確定的變量因素也需要重點關注。一方面國儲收購拍賣政策尚未確定,尤其是超期儲備稻谷的拍賣開啟時間和拍賣數量將對市場整體供應帶來重要影響。另一方面,俄烏沖突局勢尚未緩和,春節期間俄羅斯空襲了烏克蘭重要糧港敖德薩,烏克蘭谷物海運出口是否受影響還需關注。最后,國內奧密克戎感染高峰已過,各地消費明顯恢復,尤其是春節期間,社會生活已基本趨于正常。社會消費的好轉對玉米消費的拉動函需進一步確認。
風險因素:產區基層售糧節奏的變動,烏克蘭谷物海運出口形勢,國儲拍賣收購政策變化和下游消費的超預期變化等。
(文章來源:中泰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