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批三個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將于4月21日在中金所上市交易,國債期貨市場再增一員大將。中金所《通知》稱,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自2023年4月21日起上市交易,首批上市合約為2023年6月、2023年9月及2023年12月合約,掛盤基準價、可交割國債及其轉換因子由中金所在合約上市交易前公布。
《通知》明確,30年期國債期貨各合約的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3.5%,對2年期國債期貨、5年期國債期貨、10年期國債期貨和30年期國債期貨的跨品種雙向持倉,按照交易保證金單邊較大者收取交易保證金;上市首日各合約的漲跌停板幅度為掛盤基準價的±7%;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手續費標準暫定為每手3元,平今倉交易免收手續費,交割手續費標準為每手5元,交割手續費至2023年12月31日止減半收取;30年期國債期貨各合約限價指令每次最大下單數量為50手,市價指令每次最大下單數量為30手。
隨著國債期貨市場品種體系的豐富,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服務實體的能力越來越強。
1、30年國債期貨上市,滿足對長期配置型機構對于久期敞口風險管理的需求。國內30年期國債存量規模超3萬億元,目前交易的國債中,符合中金所可交割債的要求的存量債券規模達到16388億元。保險、銀行是市場中對于超長債的主力配置機構。通過市場調研,我們發現保險資管對超長期久期風險管理的需求是切實存在的,比如說,多頭替代策略、套保策略的使用。30年期的CTD券相對確定性高,利于機構安排合適的策略,而機構的參與也能提高CTD券的流動性,最終形成正反饋。
2、30年國債期貨上市,有助于國債現貨和期貨市場的高質量發展。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后,我國國債期貨將覆蓋短、中、長、超長期的收益率曲線。這豐富了曲線交易等策略的可選工具,會吸引更多的交易型機構參與市場。券商自營、基金等交易型機構對30年國債期貨持有較高的期待與關注度,豐富的工具可以充分發揮價格發現功能,最終推進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文章來源:國投安信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