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召開在即,走進位于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的智能教學設備生產基地智能制造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操控自動化設備加緊生產,一臺臺智能講臺、人臉識別儲物柜、智能平板充電車走下流水線,將出口至英國、美國等國家。
“這是我們與捷克合作的項目,主要生產高端教學設備,投產3年以來,生產經營水平穩步提升。”河北海捷現代教學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碩介紹,合作區的政策扶持和區位優勢,使公司不僅享受到了廠房、研發補助,還接觸到大量的國外信息,在技術創新、產業協同等領域有了更多對外合作的機會。
科技創新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更是引領國際合作前進方向的“指南針”。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設立以來,始終堅持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積極引入中東歐國家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引進、培養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各類人才,以“創新沃土”發“產業新枝”,全力在高水平開放、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發展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為精準研判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合作發展形勢,合作區成立了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研究院,圍繞當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在產業投資、技術轉化、跨境貿易、人才交流等多領域的合作需求,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間合作發展提供戰略咨詢。同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孵化,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促成雙方技術、經貿合作交流。
研究院下設綜合服務中心、資料中心、發展規劃與政策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投資促進中心、交流培訓中心等多個機構,并設立專家委員會。依托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專家資源,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對研究院相關項目的研發、實施等進行指導,引領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特色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快合作區項目“產、學、研”一體化進程,有效提速合作區建設,助力我市對外開放水平邁上新臺階。
科研推動技術共進,競賽碰撞創新火花。2020年以來,為推動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國際創新資源交流互鑒、聯動發展,充分挖掘中東歐國家科技創新資源,助力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實現技術對接與轉型升級,合作區聯合工信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連續舉辦了兩屆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中東歐分站賽。活動共吸引了來自捷克、塞爾維亞、斯洛伐克等中東歐國家的160個科技創新項目參賽,涵蓋了現代農業、智能制造、綠色經濟、新能源、通用航空、現代服務業、新材料及生物醫藥八大創新科技領域。活動期間,來自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進行了深度對接交流,簽訂了20個合作備忘錄,達成了40多個合作意向,為構建常態化技術合作、產業升級和資源對接的國際化創新服務平臺打下了堅實基礎。特別是2020年中東歐分站賽冠軍項目——“實時數字定位物聯網項目”,榮獲當年“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
“今年,合作區將繼續舉辦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歐洲分站賽各項活動。屆時,首次參賽的塞爾維亞、波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四個中東歐國家,將攜19個項目與歐洲其他國家的81個項目‘打擂臺’。”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擴大“比賽圈”、提升賽事“含金量”,努力將這項賽事辦成品牌,成為各國企業拼搏競先、攜手共進的重要窗口。同時,加快推進中東歐技術轉移中心、中歐企業創新孵化器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助推各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特色創新創業生態圈。
關鍵詞: 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