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一則緬甸鎳廠電站被炸的消息傳出,滬鎳直線拉升,白天盤中全線封漲停。
消息稱:緬甸實皆省TagaungTaung鎳加工廠供電的三個電力塔被炸毀,生產迫使停止。Tigyaing鎮人民國防軍(PDF)表示,它于1月7日炸毀了塔架。
事發緬甸實皆省TagaungTaung地處緬甸北部,緬北也稱“上緬甸”,主要由馬圭、曼德勒、實皆等省和欽邦、克耶邦、撣邦、克欽邦等組成。緬甸在1885年被英國入侵,此后落為英國殖民地。
為了維持緬甸內部的平衡穩定,英國人特意在邊界扶持了一些少數民族。提供錢,提供武器,用他們來牽制緬甸的國內軍隊,這就為以后緬甸北部軍閥“占地為王”埋下了伏筆。
在緬甸,光少數民族就有一百三十多個,其中又以果敢族、克欽族、撣族人口較多,分別都有自己的獨立武裝力量。
緬北名義上屬于緬甸,實際上特立獨行,加上緬北多山多林,錯綜復雜,因而混亂不堪。
到底有多亂,貼張圖大家就知道了。
所以緬北發生這種所謂國防軍炸電塔,也不足為奇。
出事的鎳加工廠于2008年7月開工,是中緬合資項目。據合資企業緬甸中色鎳業介紹,該項目投資8億美元,是緬甸最大的鎳生產基地,年產鎳鐵8.5萬噸。每天大約有5,000噸鎳鐵礦石從曼德勒地區 Thabeikkyin 鎮的Mt Tagaung礦運到冶煉鎳的Tigyaing。據報道,中國駐仰光大使館已就爆炸事件向平行的民族團結政府投訴,但尚不清楚細節。
緬甸是中國鎳鐵進口的主要供應國之一,年進口比例占到了我國進口總量的14.06%。事件曝光后,市場對緬甸政治局勢的擔憂推動了有色盤面的持續走強。由于我國90%的錫礦進口同樣是依賴緬甸,故而滬錫的漲勢僅次于滬鎳。
不過要說到我國鎳鐵進口,還得是印尼,占比達到進口總量的80%。緬北局勢動蕩只能算是導火索,真正的火藥桶還是在印尼。
做期貨久的人,經常會發出感概:怎么又是印尼!
從棕櫚油上的B30生物柴油、到煤炭出口禁令,再到聲稱禁止鎳鐵出口。。。
作為資源出口大國,印尼總是能給世界帶來“驚喜”。
不僅是鎳,印尼總統承諾最終會停止所有的原材料出口,而讓印尼成為電動交通設備的主要制造中心;去年9月份印尼就稱,限制鎳鐵出口已迫在眉睫,未來印尼還計劃停止對鋁鐵礦和銅礦的出口,最終目標是在印尼本國生產包括鋰電池在內所有電動汽車零件。
調侃歸調侃,不過換位思考,其實我們倒是能夠理解印尼的政策導向。
早些年,我們國家為了追求經濟發展,也不得不廉價出口礦產資源,比如稀土,就曾經真當土賣,賺很少的錢,卻留下巨大的環境污染,直到我們有技術能力進行稀土提純加工,才開始限制出口。
印尼占據資源優勢,但低品位鎳開發,高耗能、高污染,且利潤大多留在了NPI產業環節(注:鎳礦行業里通常將鎳含量超過15%的產品稱之為鎳鐵,15%以下產品稱之為NPI)。
印尼存在提升鎳資源價值的訴求,為了從資源國轉為生產國(倒逼外資入境開廠),提出征收鎳鐵和鎳生鐵出口關稅可能只是開始,背后是鎳產業利潤重新分配,提升鎳資源的價值訴求,后期不排除會出現另外的限制低品位鎳開發的政策,這樣的背景下是否順利投產存在一定干擾,印尼供給的壓力仍在預期中。
除了這些供給擾動的預期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存在的全球性的鎳供給緊缺現實。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庫存近期持續下降,LME現貨/三個月期鎳價差本周一度飆升至10年來最高水平,迫使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近日加強了對鎳市場的監控。與此同時,上期所倉庫庫存也降至歷史低位附近。
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周三公布的最新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全球鎳市供應短缺,表觀需求量超過產量13.57萬噸,而2020年全年為盈余8.4萬噸。
庫存這個東西,當市場預期火爆時,到處囤積居奇,價格越漲供給越少,如同去年國慶節后的煤炭市場。不過不管是否真有捂盤,現在兩大交易所歷史低位的庫存對空頭都是極不友好的。
總結就是,現實的供給短缺、印尼供給產量的不確定以及緬甸的動蕩局勢催生了新一輪的“妖鎳”。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