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9月13日晚,最新公布的美國8月份未季調CPI同比增長8.3%,季調后CPI環比增長0.1%,均明顯高于市場預期。一時間通脹回落夢破滅,美股、黃金、原油全線下挫,美元指數則再度大幅上行。有趣的是,同樣是9月1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本周投放年內第二批中央豬肉儲備,繼續向市場釋放穩定供給、平抑豬價的決心。發改委特別強調,將“積極組織開展豬肉儲備調節,必要時進一步加大投放力度”。
筆者認為,這兩組信號足以說明,當前縈繞在市場上的通脹壓力不會像一些觀點認為的那樣輕易消退。此前不乏有觀點認為,美聯儲在經過連續兩次75個基點的加息,再疊加這一次可能存在的75個基點加息之后,通脹將有很大概率見頂回落,后續美聯儲的加息進程會大幅趨緩。然而現實說明,此類觀點顯然大大低估了這輪通脹的復雜性和巨大慣性。
既然通脹揮之不去,那么美聯儲激進的加息進程還會持續下去。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承壓導致外圍通脹壓力輸入的空間仍然存在。筆者認為,發改委在這一時點向市場投放儲備豬肉,并明確釋放有必要時還會加大力度的信號,就顯得尤為必要。在進入第四季沖刺前夕,保持國內豬價穩定不僅對穩定CPI水平有利,更可以在國內外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為穩增長爭取更大的政策空間。
首先是必要性,因為豬價當前的確存在上漲的壓力。豬易網數據顯示,從7月27日開始,核心省市的豬價與出欄量出現明顯的背離走勢,豬價隨著出欄量下降而一路上漲。雖然為應對7月豬價迅速上漲,發改委連續約談大型豬企,提出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市價,豬肉價格漲勢有所放緩,對于8月CPI數值低于市場預期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需要看到的是,市場供需等促使豬價上漲的元素并未完全消除,從中秋節前至今的豬價表現來看,豬價似乎重回7月初的上揚的態勢,如果持續,下一步CPI水平和穩增長政策空間將再次承壓。
其次是預防性,從國內CPI分項數據來看,豬、油是核心指標。8月份CPI環比-0.1%,同比+2.5%,前值+2.7%,低于市場一致預期2.8%,其主因就是豬價漲勢放緩,油價顯著回落。但近期我們看到,盡管8月國際油價在下降,但是天然氣方面,俄羅斯宣布停止北溪一號供氣,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加劇,天然氣價格持續飆升。另外市場預期,在進入冬天之后,油氣仍有可能被用作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從而給未來半年的全球能源價格和供應帶來不確定性,必然帶來全球,包括中國的CPI指數上揚的壓力。
當然,目前國內的豬肉價格上行壓力不排除也有中秋國慶旺季因素在內。一些市場預期認為,隨著旺季因素的消退,短期豬價存回調可能。但筆者認為,短期的回調未必能夠逆轉本輪豬周期持續存在的漲價壓力,有關部門將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是有必要的。
目前來看,官方對通脹節奏的預判和手中的儲備,應足以完成相應的政策目標。市場化的拋儲動作,一方面發出穩定市場價格的清晰信號,促進市場主體釋放存量。另一方面,從2019年中央和地方連續投放400萬噸豬肉儲備的歷史來看,官方亦有足夠的儲量來影響市場供需。
(文章來源:財聯社)
關鍵詞: 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