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山東、江蘇、河南等地棉紡企業反饋,受11月份以來鄭棉各合約持續振蕩反彈的拉動,再加上中國發布新二十條防控措施使中國棉紡織品、服裝消費反彈的預期升溫,近期棉紗報價全面企穩,市場恐慌性拋貨現象大幅減少。
目前行情為數不多的亮點是,OE紗的詢價、成交仍要明顯好于環錠紡普梳/精梳紗及高支精梳紗因庫存比較低、供應階段性偏緊。江浙、山東、廣東等輕紡市場棉紗成交氛圍仍比較清淡,中小織布廠、針織企業開機率低位反彈不明顯。
從調查來看,目前沿海地區紡服企業訂單仍以“短、小、精”為主,內銷訂單雖有所恢復,但以紡服企業春節前補單居多(2023年春季、夏季單),因此,雖然鄭棉較大幅度反彈,但棉花現貨、棉紗現貨及坯布報價跟漲非常謹慎、小心。
從企業反饋來看,近半個月來,疆內庫“雙28/雙29”機采棉報價較10月下旬僅調漲約100-200元/噸(一口價穩定在14000-14200元/噸);而棉紗出廠價表面上并未調整,全棉坯布報價則持續小幅下滑,整個現貨市場對鄭棉反彈的支撐力度非常弱。
河南許昌某紡企表示,該廠11月上旬以來,棉紗報價一直未做調整,棉紗即期利潤隨鄭棉的反彈而大幅收窄,實際由于棉紗累庫率持續攀升,流動資金趨緊,公司對廣東佛山、浙江紹興等地的幾個大客戶早已給予200-300元/噸的優惠措施,尤其40S及以上普梳/精梳紗的讓利幅度更大。該公司負責人表示,11月份平均每周分別向廣東市場、浙江市場發棉紗1-2車,較8/9月份下滑超過30%,一些布廠減產、限產的幅度比較大,不僅棉紗采購間隔期拉長,而且對棉紗價格愈發敏感,紡企只能采取降價促銷模式。
據調查,進入11月中旬,距春節越來越近,一些棉紡織、服裝企業紛紛加大貸款的回收、催繳力度,對部分賒欠拿貨、1-3個月賬期及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等采購模式不認可/不接受,也導致棉紗、坯布銷售進度減緩。
(文章來源:中儲棉信息中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