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

        【全球熱聞】深度 | 貨幣周期對商品定價的影響

        時間:2022-11-28 22:00:00       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摘要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長期維持較大波動,美聯儲貨幣政策已成為影響商品價格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我們通過對90年代以來的四次貨幣政策周期的回顧,總結出歷史上貨幣政策轉向時GDP增速、住房投資等多指標呈現的特點,結合當下經濟現狀預判后續的貨幣政策走向。

        在10月美國通脹數據拐點出現疊加美國經濟下滑的背景下,市場不斷交易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大宗商品出現一波小反彈。在對未來短期的樂觀之后,我們或許更應該直視近期可能到來的衰退風險。短期來看經濟衰退預期疊加貨幣政策轉向不現,大宗商品價格仍然承壓。在明年緊縮貨幣政策結束之后,疊加國內需求復蘇,大宗商品價格有望迎來拐點。


        (資料圖片)

        正文

        一、美聯儲貨幣政策制定參考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其目標相呼應。而貨幣政策目標并非一成不變。最初美聯儲貨幣政策目標為金融穩定和價格穩定,1946年《就業法》出臺后,就業成為重點關注目標之一。1977年以后,美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是控制通貨膨脹,促進充分就業。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是聯邦基金利率,即通過多個貨幣政策工具,使聯邦基金利率落入目標利率區間。

        隨著貨幣政策目標的轉變,就業數據、通脹數據及經濟基本盤數據成為美聯儲政策制定時的重要參考。美聯儲議息會議每年召開8次,FOMC委員根據綠皮書(含主要經濟部門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趨向評估材料)、藍皮書(含貨幣、銀行儲備和利率的最新情況和展望)和棕皮書(含12個儲備區的區域經濟情況)等三份材料,圍繞經濟發展狀況、貨幣政策目標展開討論,并最終形成指令性貨幣政策。因此,在研判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時離不開對就業、通脹及經濟基本盤相關指標的關注。

        二、歷史貨幣周期回顧

        我們梳理了90年代以來美國經歷的4次貨幣周期(加息開始-降息結束),其中兩次伴隨有縮表。

        (1)1994年2月-1995年2月(預防式加息),1995年7月-1998年11月(降息)

        1992年開始美國經濟穩步上升,1993年末GDP同比增速為2.6%,環比折年率達5.5%,在低利率驅動下,美國消費和投資數據走強。1993Q4個人消費、住宅投資同比分別錄得3.3%和7.6%。而此時美國通脹壓力較為溫和,失業率處于近兩年的下降趨勢中。為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脹抬頭,美聯儲選擇于1994年開始預防式加息。1994-1995年通脹數據明顯回落,1995年2月本輪加息結束。1995Q2GDP同比增長2.4%,連續3個季度下行,住房投資同比增速為-8.1%連續兩個季度為負。就業方面,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震蕩回落,近三月均值為10.37萬人。經濟下行與就業壓力彰顯,1995年7月美聯儲開啟降息。

        (2)1999年6月-2000年5月(加息伴隨縮表),2001年1月-2003年6月(降息)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對全球經濟形成沖擊,為應對沖擊,美國一直保持低利率。90年代后期,互聯網信息技術崛起帶動美國經濟發展,1996年美國經濟開始走高,GDP同比自1995年末的2.2%增長至1998年末的4.9%,個人消費與私人投資數據也增長至高位。失業率水平降至5%以下。通脹數據CPI同比增速自1998年開始抬頭,由1998年初的1.6%增長至1999年4月的2.3%。在經濟過熱、通脹壓力抬頭的背景下,美聯儲自1999年6月開始加息,在加息過程中疊加縮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美國經濟開始衰退,本輪加息結束。2000年Q4GDP同比增速2.9%,連續三個季度回落,住宅投資同比錄得-1.5%連續兩個季度為負。經濟下行壓力再次顯現,美聯儲自2001年1月開始降息。

        (3)2004年6月-2006年6月(貨幣正常化加息),2007年9月-2008年12月(降息)

        2000年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美聯儲多次降息,在低利率的環境下美國GDP同比由2001Q4的0.2%增長至2004Q2的4.2%,個人消費同比增速由2.5%增長至3.6%,私人投同比增速更是由負轉正。制造業PMI數據由2001年10月的低位38.9一路上行至2004年6月的60.5,經濟出現明顯的過熱信號。同時,通脹壓力明顯上行,CPI同比與PCE同比自2002年下半年開始走高,2004Q2分別達3.3%、2.9%。就業市場方面,失業率自2003年8月后開始下降,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連續三個月超過25萬人。在此背景下,美聯儲開啟新一輪貨幣周期周期,加息周期24個月,累計加息425bp.多次加息后, GDP同比增速與制造業PMI自2005年開始回落,2006年6月分別回落至3%和52,住宅類私人投資連續5個季度下降,新增非農就業人數近3個月平均值不足10萬。2006年6月本輪加息結束,并于2007年9月開始降息。

        (4)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加息伴隨縮表),2019年8月-2020年3月(降息)

        本輪加息據上一輪相隔11年,經歷了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美國處于經濟恢復階段。在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為緩解壓力采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QE)。美國經濟得到了較好的刺激,GDP同比增速由2009Q2的-4%增長至2010 Q4的2.8%,制造業PMI數據由2008年12月的39.8一路上漲至59附近。同時,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熱情高漲。通脹方面,CPI同比由次貸危機期間的負增長轉正,達到3.9%的階段性高位,PCE數據同樣呈現上行態勢。就業方面,失業率在達到9.9%的高位后轉頭向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近三月均值達25萬人以上。美聯儲在上述背景下于2015年12月開啟加息周期,在加息4次后開始縮表,在結束縮表前降息一次。2019Q2,GDP同比增速2.1%,連續5個季度下行,住宅投資同比更是連續3個季度為負。就業方面,新增非農就業人數近三月均值在15萬人左右。而通脹數據維持在2%以下。在通脹壓力緩解,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2019年8月美聯儲開始降息。

        三、影響貨幣政策的主要因素

        回顧歷史,美聯儲貨幣政策背后宏觀背景不盡相同。圍繞貨幣政策目標,美聯儲加息周期開始的誘因既有能源危機誘發的高通脹,也有互聯網、房地產等經濟泡沫帶來的經濟過熱,還有寬松刺激后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過程。而縮表結束與降息周期的開始卻有著較為相似的背景,通常伴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另外就業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驅動貨幣政策轉向。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目標,我們試圖從經濟基本面、通脹數據、就業數據等多個維度入手預測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

        GDP當季同比連續下降時,停止加息或開始降息。90年代以來GDP當季同比增速均值為2.43%。過去4次加息結束均發生在GDP當季同比下行向2.43%靠近的階段。而降息周期的開始往往在GDP當季同比突破這一值時發生,觀察發現過去4次降息開始時GDP當季同比均小于2.43%。

        住宅類投資持續下降是貨幣政策轉向的重要信號之一。美聯儲貨幣政策通過利率傳導住宅類投資,因此住宅類投資的變化會反向影響貨幣政策的走向。過去4次加息停止和降息開始均伴隨住宅投資當季同比持續下行。加息停止時點普遍發生在連續下降接近0時,當連續數月為負值時誘發降息開始。

        相較于失業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帶來的啟示更大。從失業率來看,4次加息周期均發生在失業率下行階段。而有兩次降息開始發生在失業率拐頭向上的階段。90年代以來,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三月均值的歷史均值為11.6萬人。觀察發現當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三月均值向這一值靠近時,會觸發美聯儲加息結束或降息開始。而向下突破這一值時,往往是降息開始的信號。

        通脹是貨幣政策轉向的重要考慮因素,通脹數據的絕對值及變化的速度對貨幣政策有明顯影響。從通脹數據來看,4次加息結束時CPI同比增速有三次仍處于上行或震蕩態勢,說明美聯儲不是等到CPI明顯回落后才停止加息。降息的開始也并不都是在CPI同比大幅回落階段。從加息停止與降息開始的間隔來看,在通脹壓力較小時,即使CPI沒有明顯回落,美聯儲也有可能開始降息。如1995年2月加息結束后,CPI同比在3%左右震蕩,5個月后美聯儲開啟降息。相反,2006年6月加息結束,此時CPI同比在4%以上的高位,直至2007年9月CPI同比回落至長期通脹目標(2%),降息才得以啟動,間隔15個月。因此,在當前通脹數據仍處近30年以來新高,且下行速度偏緩的背景下,很難期待貨幣政策迅速轉向。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收到較大沖擊,為驅動經濟復蘇,美國采用超寬松貨幣政策,疊加地緣政治衍生的能源價格上漲,美國通脹數據持續攀升,2022年2月CPI同比增加7.9%。而勞動力市場伴隨疫情影響的削弱開始修復,失業率再次進入下行區間。從經濟基本面來看,GDP同比增速與制造業PMI數據均處于歷史均值之上。在此背景下,2022年3月美聯儲開啟新一輪加息周期,并于同年6月開始縮表。截至目前,美聯儲加息6次,至此,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已達到3.75%-4%,11月FOMC會議結束后,Fed Watch數據顯示12月加息50bp和75bp的概率分別為75.8%和24.2%。因此2022年末目標利率區間大概率為:4.25%-4.5%。而目前期貨市場對終端利率的預測為5%,也就意味著明年或再將加息一次。

        而從當前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已開始顯現,2022Q2GDP同比增速連續數月下行,已落至歷史均值下方。制造業PMI數據也于7月份回落至均值下方。另外,從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來看,截至2022Q3,個人消費當季同比已連續5個季度呈下行態勢,并且消費信心明顯不足,2022年6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預期指數出現歷史低位。私人投資中住宅投資已連續4個月為負。由此可見,美國經濟未來增長乏力,下行壓力明顯。從通脹和就業來看,失業率尚未出現明顯上行,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已顯現拐頭向下的態勢。而CPI當月同比及PCE當月同比自2022Q2開始已有所回落,但下降速度與上升速度呈現明顯的不對稱,目前通脹數據仍處高位

        整體上,美國經濟衰退預期不斷提升,11月FOMC會議也首次明確關注經濟衰退風險。但高企的通脹數據制約了貨幣政策迅速轉向的可能。美聯儲最新一次議息會議透露:在通脹仍然過高且幾乎沒有放緩跡象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GDP低增長是可以容忍的。因此我們預估2023年上半年仍有一次加息,直至通脹出現明顯回落。若后續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則至少在2023年下半年甚至2024年才有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

        四、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商品定價

        大宗商品價格與美聯儲貨幣政策息息相關。從歷史上看,加息周期中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態勢。我們回顧了從90年代以來美聯儲的4次加息周期,測算了CRB現貨指數的漲跌情況,結果發現在4次加息過程中CRB指數全部處于上漲狀態,除1999年6月-2000年5月外,其余漲幅均大于5%。但是加息并不意味著商品價格一定會上漲,例如今年的加息過程中,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大幅回落。這或許可以從貨幣政策目標入手解釋,上文分析可得貨幣政策的制定與經濟基本盤數據存在一定聯系。

        當美聯儲開始加息時,一定程度上映射當前經濟基本面較好,消費和投資處于高漲狀態,由此引致大宗商品需求較強,從而價格走高。從制造業PMI數據來看,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制造業PMI持續走高并超過枯榮線,2017年9月開始縮表,加息疊加縮表,2017年12月達峰值后開始回落,而CRB指數幾乎同時于2017年12月達峰值。

        而如果美聯儲加息時,經濟基本面已處于下滑周期,則大宗商品價格仍將面臨回落。例如本輪加息周期,2022年3月開啟加息周期,GDP當季同比迅速走弱,至2022Q3已連續4個月回落,并于2季度開始落至歷史均值下方。同樣的消費和投資也呈現連續下行態勢。大宗商品需求端承壓,價格隨加息落地而下跌。

        通常在加息前期,加息對市場沖擊不大,大宗商品價格保持上漲態勢,而在加息后期,加息的影響逐步顯現,大宗商品開始回調。這在一定程度上亦印證了上述觀點,即加息對經濟基本面抑制的滯后性同樣體現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比如,在1994年2月-1995年2月的加息周期中,CRB最高達290.54,最高漲幅為16.5%,其余三次加息周期均出現上述現象。這是因為美聯儲加息引致利率上升,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和投資,但這一抑制效應在加息初期并未顯現,而是隨著加息的深化開始逐步顯現。

        按照上述邏輯,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釋放往往意味著經濟基本面的走弱。那么大宗商品的價格則取決于降息對經濟下行的對沖力度。若降息周期中出現明顯的經濟基本面好轉,則大宗商品需求走強,價格隨之走高。若降息周期內,經濟未出現明顯好轉,則大宗商品價格仍存在走弱可能。在過去的4次降息周期中,1995.7-1998.11和2001.1-2003.6,在加息過程中GDP當季同比持續上行。制造業PMI、消費和投資數據中亦呈相同態勢。降息引導經濟好轉,大宗商品需求上升,由此價格走高。

        降息周期未能對沖經濟下行時,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如2007.9-2008.12的降息周期,大宗商品價格在降息初期伴隨GDP同比上行而上升。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GDP同比、制造業PMI均在沖頂后迅速下行。從降息效果來看,此次降息并未能扭轉經濟走勢,大宗商品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價格回落。2019.8-2020.3月亦呈現同樣的情形。

        五、大宗商品未來走勢預測

        立足當下,10月美國通脹數據拐點出現,疊加美國經濟下滑,市場便不斷交易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大宗商品出現一波小反彈。但無法忽略的是,從絕對值來看當前的通脹水平離美聯儲的通脹目標仍有明顯的差距,短期內美聯儲貨幣政策無法轉向,使得目標利率將在較長時間處于高位。這對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的負面影響將會持續。在對未來短期的樂觀之后,我們或許更應該直視近期可能到來的衰退風險。

        從長短端美債收益率來看,2y10y自2022年7月出現倒掛情形,3m10y在同年10月出現倒掛。經驗表明,當美債收益率出現倒掛時,未來衰退預期較大。另外,上文預期到美聯儲貨幣政策在明年下半年之前或不會出現明顯轉向,直至明年二季度貨幣政策依然持緊。在經濟基本面大幅下行的壓力下,短期內回暖可能較小,疊加緊縮的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價格仍會繼續承壓。

        長期來看,我們并不過分悲觀。未來仍有三個方面能為大宗商品價格提供上行動能:

        (1)美聯儲貨幣政策2023年下半年或發生轉向。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望提振終端消費和私人投資,以此拉動大宗商品的消費。(2)國內房地產紓困政策改善大宗商品長期需求。自2022年5月以來政府出臺多項房地產紓困政策,11月更是政策頻出刺激地產。房地產市場的改善可有效拉動大宗商品需求。考慮到政策實施及產業鏈傳導需要一定的時間,預估終端竣工環節的改善有望在明年的下半年實現。(3)疫情防控政策放松。11月份政府出臺含“二十條”在內的多項疫情防控放松政策,未來防疫政策優化是大趨勢,消費將迎來持續的改善。

        整體而言,2023年上半年之前,經濟衰退預期疊加貨幣政策轉向不現,大宗商品價格仍將承壓。緊縮貨幣政策結束,疊加國內需求復蘇,大宗商品價格有望迎來拐點。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詞: 貨幣周期 貨幣政策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
        閱讀下一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爱AV|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裸体艺术|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