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美國CPI同比增長7.1%,超預期放緩。不過,距離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相去甚遠。對美聯儲而言,未來的關鍵問題不只在于通脹是否會繼續放緩,還有通脹會以多快的速度和多徹底的方式放緩。鑒于鮑威爾此前曾多次展現“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分析人士指出,美聯儲或仍將保持加息步伐。
(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報告稱,1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7.1%,較10月份的7.7%有所降低,低于市場預測的7.3%;核心CPI同比增長6%,低于10月份的6.3%和預測值6.1%。
美聯儲一直在與通脹做斗爭。從數據來看初見成效,通脹率從8月份8.3%的40年高位下降到9月份的8.2%,10月份進一步降溫至7.7%。11月通脹數據也大幅下降,完全低于市場預期。
這釋放出美聯儲可能在2023年某個時候轉向鴿派的信號,美股應聲上漲。
美國總統拜登在當地時間周二出席白宮記者會時表示,11月CPI數據是一個好消息,在全球很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率以雙位數速度上升之際,美國的通脹正在下降。拜登還強調,美國物價仍然太高,政府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他回應記者提問時說,希望美國通脹在明年年底前接近回復到正常水平。
CPI超預期下跌
數據發布前近一周,市場普遍預計美國11月CPI將從7.7%降至7.3%左右。和今年夏天“真實數據普遍高于市場預期數據”的情況相比,11月美國CPI數據可以說是超預期下跌。
杰富瑞首席金融經濟學家Aneta Markowska此前表示,美國11月CPI將降至7.2%,明年美國的通脹也將繼續下降,但她也警告說,如果不經歷“(加息所帶來的)痛苦”,通脹便難以達到美聯儲2%的目標。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Ellen Zentner此前表示,美國二手車和新車價格以及交通、醫療和住房成本下降將促使11月CPI通脹率同比降至7.3%。
美國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加彭(Michael Gapen)稱,美國住房通脹可能還會“保持黏性,直到明年某個時候”。受物流、倉儲和工資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食品價格也將保持高位。
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此前預計11月CPI通脹為7.2%,部分原因是汽油價格下跌。
“超預期數據”發布之后,美股期貨短線拉升,納指期貨、道指期貨、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揚;美元指數短線下挫逾70點,離岸美元兌人民幣一度升破6.95;富時A50中國指數期貨也有一波0.5%左右的小幅脈沖。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收漲,截至13日收盤,道指漲0.3%報34108.64點,標普500指數漲0.73%報4019.65點,納指漲1.01%報11256.81點。
居住成本還是最大痛點
11月細分數據則印證了分析師和經濟學家的預期和猜想,盡管總體放緩,部分消費類別的通脹率仍呈上升趨勢。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雜貨、服裝和通信業的通脹率從10月到11月有所增加;能源、二手車和卡車以及機票等則下跌,助推了整體通脹數據下降。住房占平均消費者預算的最大份額,占2022年家庭支出的34%;汽油和食品在內的交通運輸業分別為16%和12%,排名第二和第三。
“好消息是,我們看到能源價格和食品價格從高位回落”,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表示。
壞消息則是,住房問題將是美國消費者持續的痛點,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11月住房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7.1%,勞工統計局表示,雖然住房通脹從10月到11月有所緩和,但住房仍然是對通脹數據“迄今為止最大的貢獻者”,足以抵消能源的降幅。
鮑威爾措辭很關鍵
美國11月的通脹數據或將影響美聯儲的加息步伐。美聯儲將于12月13日至14日舉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FOMC),市場目前預計將加息50個基點。
華爾街預計,即便通脹數據有所放緩,但鮑威爾仍會在本周和明年加息。
Bankrate首席金融分析師Greg McBride也認為,美聯儲2023年仍將加息。
經濟研究公司Quill 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策略師丹妮爾·迪馬蒂諾·布斯(Danielle DiMartino Booth)預計美聯儲本周將加息50個基點,“這仍是一次相當大的加息,將繼續對住房市場和汽車等利率敏感型行業造成破壞”。
布斯曾在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任職,她認為,投資者不應該特別關注利率決定,而是應該關注鮑威爾在本周新聞發布會上的措辭,這對于衡量市場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至關重要。如果鮑威爾被投資者視為鴿派,那么股市可能會上漲,如果他被認為是鷹派則相反。
過去一個月,大多數經濟學家和分析師都認為,美聯儲可能會在明年某個時候表示出鴿派傾向。這不無道理,目前利率已經超過4%,足以降低通貨膨脹和需求,美聯儲不想因為“破壞經濟”而受到指責。
“未來12個月,美國、英國的滯脹風險都很高”,德意志銀行策略師吉姆·里德(Jim Reid)近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人們強烈認為,下一次美國經濟衰退將在2023年開始。”
記者:周秭沫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