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羿帆
(資料圖)
今年一季度,我市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人民銀行徐州市中心支行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057億元,同比增長15.7%;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718.1億元,同比多增157.7億元。
“在金融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全市貸款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加精準。”人民銀行徐州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繼2021年6月全市各項存款余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后,本次全市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0057億元,讓徐州加入到存貸款余額“雙過萬億”的地市級城市。
彰顯責任擔當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如果說2月23日我市舉辦的金融助力“343”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懇談會,拉開了金融助力“343”創新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序章的話,那么近日舉辦的“343”創新產業集群融資增量擴面勞動競賽啟動儀式,則全面吹響了金融助力“343”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我們將指導全市金融機構圍繞‘343’創新產業集群繼續發力,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金融使命擔當,通過相關競賽活動發揮金融在徐州產業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推進全市制造業提質增量、服務業提級增效、數字經濟提速增長。”人民銀行徐州市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秦文煒表示。
今年以來,我市制定金融顧問服務“343”創新產業集群工作意見,舉辦全市“金融顧問”能力提升推進會,制定“343”創新產業集群企業與金融顧問一對一精準包掛制度,開展徐州市金融支持“343”創新產業集群增量擴面勞動競賽,激勵金融機構在服務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創新創優、比學趕超。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制造業貸款余額840億元、同比增長24%,已連續15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7個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356億元、同比增長57%。
加大金融支持開辟實體經濟新氣象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作為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惠民生的支柱產業,餐飲行業再次將朝氣蓬勃的消費景象帶進了大眾視野。
眼看著前幾年經營狀況不佳的料理店生意今年日益紅火起來,店老板門女士有了將門店重新裝修擴大經營的想法。“今年我要把前兩年疫情造成的損失全部彌補回來。”門女士對今年的經營充滿了自信,然而重新裝修所需要的100萬元卻讓門女士犯了愁,“像我們這種小店鋪,哪有銀行愿意冒風險給我們貸那么一大筆錢啊。”
正在門女士為資金發愁之際,興業銀行徐州分行了解到門女士的情況,本著富民創業、支持餐飲行業發展等需求,于3月29日為門女士辦妥了放款手續并發放100萬元貸款。
今年一季度,人民銀行徐州市中心支行分別發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階段性減息政策資金1054萬、4531萬元,撬動法人機構增加普惠小微貸款12億元,惠及206億元普惠小微貸款減息。截至一季度末,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480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富民創業貸款余額36.2億元,位居全省第一,自開辦以來累計帶動就業7.8萬人(次)。
促消費擴內需擦亮新金融民生底色
今年3月份,準備為新房購置家電的劉先生列出了清單:液晶電視、空調、洗衣機、冰箱……差不多需要6萬多元。
光是裝修已經花掉大部分積蓄的劉先生,不得不將目光轉向銀行的消費貸款上。
讓劉先生意想不到的是,相較于2022年下半年“4”以上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今年以來各家銀行的消費貸利率明顯下降了不少,不少銀行年化利率甚至降到了3.55%。最終劉先生通過建設銀行徐州分行的“建易貸”產品,以3.6%的年化利率成功拿到了6萬元的貸款。
“我共計貸款一年時間,除了6萬元的本金,3.6%的利息僅需2160元,對于我們這種急需用錢的消費者來說,利息真的不算高。”劉先生表示。
在促內需、擴消費的大背景下,消費貸已經成為金融機構重要的發力點。今年以來,我市各金融機構以滿足市民金融需求為重點,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鼓勵剛性和改善性住房、新能源汽車、家裝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一季度,全市銀行機構累計發放個人住房貸款143.3億元,較上年同期多發18.2億元。一季度末,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258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