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國內商品市場能化板塊多數品種下跌,截至收盤,燃料油期貨主力合約下跌3.28%,甲醇期貨主力合約跌幅2.31%,乙二醇期貨主力合約跌幅2.23%,玻璃期貨主力合約跌幅2.48%。
(資料圖片)
新湖期貨能化研發總監施瀟涵表示,昨日能化板塊整體走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外盤原油大幅下跌。原油作為化工品的最重要原料,其價格的大幅波動會對化工品價格產生較大影響。二是宏觀炒作的冷卻。近期,包括美國CPI回落、國內科學精準疫情防控優化措施提出,以及房地產救市“十六條”出臺在內的宏觀利多消息頻出,商品看漲熱情高漲。受宏觀炒作降溫影響,昨日化工品、有色和黑色等工業品價格同時回落。
“11月以來,加息預期放緩、防疫優化政策出臺,強預期驅使多數能化品重心逐步上移,但強預期顯然已經階段性充分兌現,且現實端并未出現大幅改善,能化品上漲的動能一點點趨弱,加上市場逐步認識到優化政策并不等于放開政策,且國內此波疫情尚未出現拐點,顯然多數品種在01合約上的強預期等同于證偽,弱需求會繼續壓制價格表現。”信達期貨能化研究員姚學雯說。另外,美聯儲發言又開始轉鷹,壓制高通脹是其必經之路,而加息則是有力手段之一。市場對于加息是否緩和一直存疑,對應能源價格表現就偏謹慎,上漲仍顯乏力。昨日能化板塊整體走弱主要原因在于,前期過熱的情緒得以平緩,弱現實因素又被重新聚焦,能化品則隨之有所回調。
格林大華期貨能化團隊表示,近期原油市場表現弱勢,俄羅斯到匈牙利的輸油管道恢復運行,給予油市壓力。歐佩克今年4月以來第5次下調全球石油需求預期。周三公布的美國至11月11日當周EIA原油庫存數據顯示,雖然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去庫540萬桶,但成品油全口徑累庫,柴油利潤高企帶動煉廠開工率創近5年以來最高水平。整體來看,原油基本面偏弱,價格呈現弱勢振蕩走勢。另外,前期國內外宏觀利好因素(美國通脹下降、國內防疫政策變化以及房地產政策出臺)帶動此輪價格反彈已經逐漸兌現中,現實端弱需求仍是主導能化品種價格走勢的主因。
具體到燃料油品種,新湖期貨燃料油研究員薛揚名表示,昨日燃料油下跌主要是跟隨原油走勢。
格林大華期貨能化團隊認為,甲醇和乙二醇作為煤化工品種,跌幅較大,主要受近期成本端和供需基本面共同影響。本周甲醇港口雖然受臨時封航影響小幅去化,但隨著伊朗Bushehr165萬噸和Kaveh230萬噸甲醇裝置陸續重啟,未來甲醇進口到港量或將增加,且產區甲醇庫存累至年內新高,同比也處于近4年以來同期高位,且訂單預售量下降,短期下游需求難以看到持續性好轉。受宏觀情緒影響上漲動力不足后回到現實端,甲醇受成本和供需兩端影響偏弱運行。
乙二醇方面,供給上,本周乙二醇周產量25.3萬噸,環比增加3.94%;周開工率51.58%,環比增幅1.47%;昨日乙二醇港口庫存量為86.9萬噸,環比增加2.24%;一體化利潤較上一交易日下降0.34%至-251.88元/噸,后續乙二醇裝置將集中投產,煤制乙二醇成本回升,預期乙二醇供應將繼續增加。需求上,由于高庫存和偏緊現金流壓力,上周聚酯負荷下降3.36%至為79.94%;上周江浙織機開工率下降6.4%至52.8%;預期終端需求減弱,工廠方面缺乏提振信心,局部減產將陸續擴大。
姚學雯分析指出,甲醇庫存連續兩周累積,港口庫存和內陸庫存分別在55.95萬噸、51.27萬噸。弱需求持續壓制甲醇價格表現,下游烯烴裝置多延續虧損狀態,且修復動能不足,整體開工水平持續低位,后市難有實質提升,甚至存停車降負預期。供應端尚有多套裝置待投產,開工雖同比不算高,但總體供應相對穩定,且海外進口回升預期較強。偏弱的供需和累積的庫存促使甲醇成為領跌品種之一。
“昨日乙二醇增倉下跌,主要原因是自身供需弱勢,以及原油下跌對能化板塊帶來的下行壓力。” 新湖期貨乙二醇研究員楊思佳表示,前期乙二醇價格向上修復主要是自身估值較低以及商品整體氛圍轉好,但乙二醇基本面始終沒有較大改善。從供應端來看,乙二醇存量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低,目前開工負荷在55%左右,煤制乙二醇開工負荷在33%左右,處在歷史低點,繼續下降空間比較有限,而后期仍有盛虹等煉化一體裝置投產。需求方面,受疫情和季節性轉弱等因素影響,終端和聚酯開工下滑明顯,乙二醇剛需需求減弱。站在當前時點看,乙二醇今年年底之前仍是偏累庫格局,缺乏向上驅動。因此,在原油下跌、能化板塊整體承壓的情況下,乙二醇出現大幅回落。
“今年能化品種交易的主要邏輯有兩個:一是國際能源價格,尤其是原油價格的大幅波動;二是包括內需和外需在內的需求端的影響。”施瀟涵表示。
展望后市,施瀟涵表示,原油端價格因OPEC+減產、俄羅斯被制裁而有所支撐,但市場對供應下降程度存在較大分歧。此外,俄油價格上限未落地,需求端受冬季旺季預期以及全球經濟放緩影響,再加上地緣政治風險仍存,原油不確定性仍較大,但預計總體維持高位寬幅振蕩格局。
化工品后市承壓仍然較大, 一方面需求較弱,并沒有實質性的好轉;另一方面,目前化工品供應大多偏低,一旦價格上漲,包括現有裝置負荷提升以及新裝置投產的潛在供應將立即進入市場。
姚學雯表示,全球幾大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不斷推高能源價格,高通脹和加息又引發市場對需求的擔憂,即市場在高成本和弱需求之間來回博弈。同時,越貼近原材料端的能化品價格表現越強勢、利潤越高,而越貼近終端的能化品價格表現則越弱勢、利潤越低。
中短期來看,姚學雯認為,能化品仍會在高成本和弱需求之間拉扯,呈現區間振蕩走勢。但長期來看,經濟衰退引發的弱需求會反饋于高通脹,能化品重心或逐步下移。
格林大華期貨能化團隊表示,宏觀方面,雖然前期公布的10月美國通脹開始放緩,10月CPI和PPI數據增幅均低于預期,美元和美債下跌,風險資產偏好回升,但同時看到1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持續倒掛,經濟衰退擔憂加劇。另外,國內疫情防控開始邊際放松,但并不代表立即放開,且目前冬季流感疊加新冠疫情高位運行,前期市場情緒修復也有所降溫。原油受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走弱雙重影響,上方壓力較為明顯,下方受限于供應彈性不足,預計短期價格維持區間振蕩。另外,隨著近期電廠庫存升至高位,坑口煤和港口煤價開始下跌,中長期煤炭市場供增需減下價格或有進一步走弱預期。綜合看,更靠近原料端和消費端的品種更易受到上述因素影響,且價格波動放大。
對于燃料油,薛揚名表示,燃料油絕對價格總體跟隨原油波動。高硫燃料油方面,由于OPEC+減產、俄羅斯的潛在減產以及美國大量酸油SPR影響的減弱,高硫過剩壓力緩和。需求端,發電需求處于淡季,但替代天然氣發電性價比較高,再加上煉廠投料以及船燃經濟性較高,需求預計逐步提升。此前高硫由于過剩嚴重,估值屢創新低,但在邊際好轉預期下,近期其估值已有所回歸,裂解價差上漲,低高硫價差收縮。不過,高硫基本面短期難言反轉,裂差繼續上升空間有限,未來關注供應端落地情況。
低硫燃料油方面,盡管汽油、天然氣對低硫燃料油價格支撐減弱,但柴油支撐仍存。供應有增加預期。需求方面,船燃需求未來難言樂觀,但冬季發電需求預期提升,低硫裂差預計窄幅波動,但需持續關注柴油以及天然氣擾動。
甲醇和乙二醇方面,姚學雯表示,單就01合約來看,甲醇唯一利多點在于總庫存水平偏低,然而隨供需逐步趨弱,顯然利空因素更為有力,驅動偏向下。同時,原料端煤價近期亦有拐頭跡象,基本面并不能支撐起甲醇生產企業較高的利潤,年底前甲醇價格會延續偏弱運行走勢。
楊思佳表示,乙二醇大概率是底部振蕩格局,一方面低估值下行空間有限,另一方面自身向上驅動較弱。
格林大華期貨能化團隊表示,從基本面看,甲醇受后期進口回升、國內產能釋放以及需求恢復緩慢等多重因素影響,疊加成本端支撐邊際轉弱,價格或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下行空間受制于上游高成本以及期貨深貼水。乙二醇供給端預期產能釋放,聚酯裝置檢修計劃近期陸續公布,需求端負反饋,供需壓力或逐漸增加,疊加油價下降趨勢,預計后市乙二醇價格將低位振蕩,中長期有繼續走弱趨勢。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 主力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