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草案顯示,歐佩克+同意按照現有計劃將4月份石油產量提高40萬桶/日。
延伸閱讀
歐佩克產油國拒絕加速增產 多空博弈下油市走向何方?
在多空因素交織影響下,短期內油價走勢充滿了不確定性。
近期油價走勢主要受到兩大地緣政治風險的推動:伊朗石油可能重返市場以及俄烏緊張局勢。若伊核協議達成將利空油價,如果俄烏局勢升級則將利多油價。
在油市前景未明之際,多位歐佩克產油國部長2月20日表示,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下稱歐佩克+)應該堅持目前的協議,即每月增產40萬桶/日,拒絕增加產量來緩解價格壓力。
歐佩克為何拒絕
盡管油價處于9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歐佩克仍拒絕加速增產。2月20日在沙特利雅得舉行的能源會議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國能源部長均表示,歐佩克+應堅持目前的協議,保持市場供給平衡,從而避免任何供應過剩的情況出現。
伊拉克石油部長Ihsan Abdul Jabbar表示,為了整個能源市場的利益,歐佩克+應該繼續當前的協議,以防未來出現意外。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Abdulaziz bin Salman)則表示,歐佩克+必須團結一致,以實現原油市場的長期穩定。
油價高企之際,歐佩克為何仍拒絕加速增產?對此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此前油價暴跌后歐佩克進行了“價格曲線管理”,隨后國際油價逐步重返主產國財政盈虧平衡上方,這一成果來之不易,歐佩克希望油價保持在相對高位。另一方面,主產國按計劃增產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2022年前三個月,歐佩克堅持40萬桶/日的增產計劃,但事實上可能僅勉力完成計劃的一半。此外,在“脫碳”的時代背景下,化石能源投資不足限制了增產潛力,這也決定了未來原油市場長期波動的主旋律。
石油行業高級經濟師朱潤民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歐佩克拒絕加速增產其實也受到客觀條件制約。油田生產有其內在規律性,增產無法隨心所欲,尤其是當產量已經接近計劃產能的時候,增產的難度更大、空間更有限。
除了歐佩克,美國大型頁巖油企業增產的積極性也不高。美國頁巖油巨頭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首席執行官Scott Sheffiel表示,無論油價是100美元、150美元還是200美元,公司都不會改變增產計劃,未來將專注于盈利能力,并向股東返還資金。
不過相對于大型頁巖油公司,美國中小型原油廠商由于無需承擔股東壓力,增產意愿相當旺盛,面對高油價已經積極行動。能源數據分析公司Enverus表示,截至今年2月份,私營石油生產商運營的鉆井平臺數同比大漲127%,平均高達323座。
不過整體而言,目前市場原油供應已經十分緊俏,“現貨溢價”現象便反映了這一點,近期交割的石油價格高于隨后幾個月交割的合約價格。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2月16日即期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一度觸及每桶100美元,為2014年以來首次,而4月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距離100美元還有不小距離。
對此Energy Aspects分析師Amrita Sen表示,即期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的強勢顯然表明煉油商正在采購短期供應,而中期內平衡原油市場的唯一方法就是以高油價來減緩需求的增長。
未來存在多種變數
盡管產油國增產乏力未來有望推動油價繼續上行,但短期內地緣政治因素對油價的影響其實更大。
伊朗石油出口量可能增加的前景正打壓油價,歐盟已經預計“未來一周”可能與伊朗達成協議,伊朗首席談判代表Ali Bagheri Kani也表示,如今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達成協議。但與此同時,俄烏局勢仍劍拔弩張,若局勢惡化導致供應中斷將利多油價。
朱潤民對記者表示,即使伊核協議達成,伊朗原油能否短時間涌入國際市場也是值得懷疑的,這受伊朗原油可短時間快速進入市場的庫存量、產量提升速度、增產空間等多重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如果俄烏局勢升級后俄羅斯對歐洲的原油出口瞬間中斷,那么會推動油價飆升,否則影響將會比較溫和。
多空因素博弈下油市前景幾何?朱潤民向記者分析稱,未來存在多種可能。如果伊朗原油能夠在短時間內涌入市場,而俄羅斯原油出口未受俄烏局勢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利空走勢;反之,如果俄羅斯原油出口受到俄烏局勢影響而大量中斷,而伊朗原油出口不能馬上補充上來,對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驅動力將非常強大;第三種情形就是二者相互抵消;第四種情形下,如果兩個因素造成影響的時間不同步,這種情況下油市前景會更復雜。
盡管短期內油市存在不確定性,但長期來看油價突破100美元/桶是大概率事件。王成強對記者表示,油市正遭遇伊核協議、俄烏局勢以及3月中旬美聯儲加息等多重因素影響,早前創下近8年新高的油價面臨挑戰。短期內國際油價沖擊100美元/桶的勢頭有所松動,但長期來看突破100美元/桶的概率依然較大。
全球最大獨立石油交易商維多集團(Vitol Group)首席執行官Russell Hardy也表示,隨著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創下新紀錄,油價可能在未來6至9個月內長期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上方。
而未來市場需要關注的焦點是,高油價是否會抑制需求,進而打壓價格。
朱潤民對記者表示,油價越高,需求越弱,這是市場經濟規律。但是,多高的油價會明顯抑制需求、進而打壓油價,這非常難把握。但是,當油價上漲引發全球性物價上漲,各國政府和央行開始關注并采取措施抑制通貨膨脹,那時價格上漲必然面臨多重壓力,上漲速度會有所調整。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Michael Tran也表示,現在唯一能夠扭轉油價上漲勢頭的,就是需求暴跌?!霸诤暧^經濟形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在明年乃至更長周期內,石油價格都將上漲,直到需求被一定程度地破壞。”
展望未來,王成強向記者分析稱,年初以來全球成品油需求維持強勁,短期內未見高油價抑制需求的表現。但如果高油價導致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出現超預期收緊,未來將會抑制原油需求。
(文章來源:財聯社)
關鍵詞: 石油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