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帝國,首遭滑鐵盧。
3月13日,玖龍紙業官宣,2022年下半年,虧損約13.89億元。
【資料圖】
上市17年來,玖龍締造者張茵,第一次交出赤字報表。
這位女強人掌舵的玖龍,現在掌控全球居前的紙業產能,在行業具有一定議價能力,即便如此,依然難逃經濟下行的短期困境。
玖龍剛好在轉型關鍵期,正舉債加杠桿,補產業鏈短板,赤字放大了潛在的不確定性。
擴產半路,又遭虧損,于張茵而言,眼下恰是考驗定力的時刻。
兩頭擠壓
壓力早有預兆。
2020年下半年,張茵治下玖龍,6個月收獲40億利潤,為階段性高點,其后,即進入下行通道,到2022年上半年,盈利降至5個億,已經是2015年以來的新低。
進入7月后,更趨艱難。
“構成歷年來最嚴酷的營商環境。”張茵在股東信中如是說。
具體來說,玖龍遭遇“兩頭擠壓”:
需求側,消費持續疲弱,包裝紙售價大幅下降。據披露,張茵努力去庫存、降價促銷,期內平均售價下跌11.4%。
供應側,能源、化工等成本大幅上漲,降價壓力難以轉移,疊加人民幣走弱等不利因素,負面影響放大。
紙造得貴,賣得便宜,帶來巨大損失。
7-12月,營收311.98億元,產品銷量微升,同比增長約2.4%,毛利僅約6.86億元,同比大減約40億,毛利率陡降至約2.2%,基本處于“平進平出”。
費用又壓不下來。
迫于弱需求,玖龍增加資金用于推廣,期內銷售及市場推廣成本,達到11.25億元,同比增長約18.8%。
尤有挑戰的是,剛巧趕上擴產周期。
6個月內,其投資活動所用現金凈額,高達105.65億元,同比增長85.9%,借款大幅增加。
截至2022年底,玖龍貸款合計超過510億元,半年內大幅增加約70億,且多為短債。
期間,因美元加息,美元及港元銀行貸款成本上升,財務費用達5.6億元,放大了虧損。
業績不佳,張茵著力于現金流及財務風險管理,“繼續做到零呆壞帳,杜絕資金鏈斷裂風險。”
她也采取措施,務求打破困局,為市場回暖做準備。
例如,加大市場走訪,開發白卡紙及更多切合市場的產品,落實好木漿及替代原料投產工作;進行多維度的“降本增效”舉措,以及優化管理制度。
經營艱難,也有收獲。
玖龍下游包裝業務有所突破,逆市中取得盈利。
倒逼轉型
現年66歲的張茵,有“廢紙大王”之稱。
她在2006年,便以270億元財富,登頂胡潤財富榜,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廣為人知。
1980年代,張茵即白手起家,跑到香港,以低價收集廢舊紙張,加工成物美價廉的優質紙品售賣,由貿易起步,締造了垂直化的全產業鏈。
首富光環慢慢淡去,張茵漸趨低調,玖龍一直在擴張。紙業帝國的打造,凝聚了兩個家族的努力。
據披露,玖龍董事會,現有7名執行董事,6位分屬張、劉兩家。
總裁劉名中,為張茵丈夫,獲得過牙醫學位,后轉行紙業,一手參與玖龍創辦。夫婦的兩名兒子——Ken Liu、劉晉嵩,均任副總裁。
張成飛及其子張連鵬,則分別是張茵的胞弟以及外甥。
其中,Ken Liu、張連鵬兩個表兄弟,均為90后,剛到而立之年。
兩家人,公用一個持股主體“Best Result”,持有玖龍紙業約2/3的股權。
經營30余年,張茵連其家人掌控的造紙產能,已高達1877萬噸,較同業擁有更強的規模效益。
其9成收入,為包裝紙業務,如卡紙、高強瓦楞芯紙及涂布灰底白板紙等。
據行業雜志paper360統計,以紙和紙板產量為標準,玖龍紙業已超越美國國際紙業,位列全球第一。
過往兩年,張茵正領導玖龍,推進一場關鍵轉型。
她以回收廢紙起家,一直以進口廢紙為主要原料。2021年起,國家執行禁廢令,廢紙進口驟減,玖龍首當其沖,倒逼其解決上游原料供應。
“在原料轉型方面,原有的進口廢紙,我們總是有依賴的思想,研發的新型并不這么迫切。”
張茵反思,變局下,唯有做到長期穩定供給,兼適合市場的好紙,方能可持續增長。
“零外廢”政策下,為保證原料供應,張茵毅然耗資百億級資金,投資上游,推進國內外多個漿紙一體化項目。
“就是真正把我們逼出來。”
張茵回顧,禁止進口廢紙后,玖龍增加研發,已能生產綠色環保的高檔紙品,代替進口。
快速擴表
過往三年,張茵大量精力用于擴產。
據官方新披露,其推進的擴產項目,合計共28項,個別項目遠在馬來西亞、越南,預計均在今明兩年完成。
上游是重中之重。
張茵啟動了222萬噸的木漿年產能、60萬噸的再生漿年產能以及206萬噸木纖維年產能擴建工程,其纖維原料年產能,預計將達743萬噸。
造紙方面,同樣在繼續加碼。
她在持續擴充高檔牛卡紙、食品級白卡紙,投產后將多增625萬噸產能,屆時,其造紙年產能,將超過2500萬噸,遠遠跑贏其他對手。
須知,2022年,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總產量,大體只有1.37億噸左右。
同時,玖龍紙業于鎮江及泉州,擴產包裝業務,推進造紙、包裝一體化的運營模式,下游包裝廠年產能,超過28億平方米。
重資產的投入,至少可以達成兩大目標:
其一,完善垂直產業鏈配備,為終端客戶提供一站式產品及服務;其二,擴大規模優勢,提高成本競爭力,優化高利潤產品占比。
“我們審慎計劃,不會盲目擴張,每噸產能投資,必須是有利盈利結構升級。”張茵稱。
新建產能高歌猛進,玖龍也在快速擴表。
以2020年6月為界,玖龍此前總資產,穩定在800億左右,物業、廠房及設備,在500-600億之間。
其后,總資產逐年膨脹,到2022年底為1138.28億,單單物業、廠房及設備,資產總額已達800億。
大干快上之際,張茵遭遇逆風,玖龍股價也陷入4年來的低谷。
決定下重注,她有自己的判斷:
長遠而言,中國強大的消費市場,保障包裝紙的剛需,“限塑令”也拉動額外需求;環保、原料及市場等因素,更會加快市場出清。
“作為龍頭企業,玖龍必須具有前瞻性,實現滿產滿銷,做到質與量的合理增長。”
困難局面下,她劃定了8字準則:守好底線、穩中求盈。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