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3月22日舉行的2023觀點年度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表示,中國經濟的春天,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會向我們走來。
論壇上,邱曉華指出,中國的人口周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人口的增長期轉到下降期,目前不確定是趨勢性,但至少已是一個轉折。因此,在人口出現下降的大環境下,過去以人口增長作為參照性的政策體系、經濟體系都可能需要調整,都需要完善。
邱曉華強調,由于人口減少,老齡化社會到來,對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對國家社會養老財政的負擔都會帶來巨大的挑戰。
邱曉華指出,以往的發展模式更多是以拼資源、拼消耗、拼環境為特征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而今天這條路已經走不下去了,需要改變。
放眼2023年,邱曉華預判,“從目前情況看,得到基本的結論是,今年的中國經濟將好于、快于上年,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他分析表示,因為此前諸多的對短期經濟造成沖擊的因素,在今年已經得到改善和改進,服務業在修復、消費在修復。而房地產最困難的時期也過去了,“今年的房地產盡管還很難說由負轉正,但至少1至2月份的數字表明房地產領域下降的趨勢明顯地減緩,降幅明顯地縮小,且已現趨勢”。
邱曉華認為,“從更長期的趨勢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的冬天過去了,中國經濟的春天已經來了”。他表示,政策明確,從生產到建設到消費到流通各個環節都將要由負轉正,實現正面的增長、正向的增長和良性的循環。從準備金提早下調,及前兩個月涉融總量,信貸投放量的數字,都預示著貨幣政策在今年上半年一定是服務于整體經濟的好轉,服從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
邱曉華表示,創新驅動、內需拉動將是今后中國經濟最主要的推動力。從需求動力角度而言,中國經濟的恢復也是有條件變得更好,由此,中國經濟的春天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會向我們走來。
不過,邱曉華提醒,春天充滿著希望,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溫度是溫和地上升;但另一方面,春季又是一個多變的季節,在多變中也有可能出現“倒春寒”這類不是春天的因素。他指出,房地產領域潛在的一些金融風險怎么化解,仍是在春天里不能忽視的問題,還需要做好應對春天里的一些不確定的、一些可變的因素。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