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以來,原油市場持續處于強預期狀態,長期需求增長和OPEC+主動減產疊加,對基本面形成長期利好推動,因此二季度之后的油市基本面預期將會進一步改善。
(資料圖)
今年原油市場對需求預估的樂觀預期主要來自于亞洲,根據IEA對全球需求預估,中國需求復蘇將成為全球需求主要增長驅動,4月月報上預期今年全球需求增幅約為200萬桶/日,其中中國增長近100萬桶/日。
當前市場處于強預期維持、等待實際數據予以證實的階段。然而領先經濟數據和其他需求相關的指標從側面證實了國內需求增長的預期。此前報告中我們已提示了制造業PMI回升、下游工業需求增長的利多提振,只是從終端需求向上傳導或需要一定時間。
從進口數據來看,中國需求量已經出現持續增長跡象,三月原油進口量為歷史次高點,僅次于2020年中,而當時進口大增主要因負油價沖擊下的價格位于歷史低位。當前油價穩定在75美元以上依然有持續進口增長,或是國內需求復蘇的首要證明。
圖1:中國原油進口量
從煉廠數據來看,目前需求樂觀預期尚未顯著證實。中國主營煉廠開工率和山東地煉開工率短期數據近一年都維持震蕩上升趨勢,但均未出現突破。
圖2:中國主營煉廠開工率
圖3:山東地煉開工率
而根據JODI數據庫的信息,滯后的煉廠數據已經開始體現二月中國需求的增長,開工率接近去年高值,也是歷史均值高位。
圖4:中國煉廠投入量
五一假期即將到來,從交通、住宿等方面都已經預期到今年國內假期出行的熱潮,市場對二季度開始的中國需求預期更強,因此我們認為下游汽柴油需求將會向上繼續傳導,進而體現在煉廠消費上。長期來看需求向上的趨勢基本確定,只是證實幅度以及證實時點還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國內需求情況首要關注假期期間旅行消費被證實,可預期燃料需求將出現同比顯著走高,但具體能夠看到多大程度的增長還有待確認。目前國內主要風險在于假期期間疫情擴散帶來的消費不及預期,首要關注疫情因素。
(文章來源:中糧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