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相關資料圖)
主要邏輯:當前,現實端處于供應回歸,需求變動不大,供需雙弱的格局。近期關于上游減產降負的消息增多,根據我們對當前的消息的核實以及匯總,可以發現消息增多,實際因利潤問題導致的降產量影響不大。市場關于供應端的真假消息混雜,但不可否認地是,消息面的再次增多,代表上游端壓力的確較前期有所增加。
對于短期而言,國產供應端的降負情況或不多,但開工上調同樣有限。需求端,高頻成交數據顯示成交走弱,下游觀望為主,隨采隨用。短期行情仍維持震蕩判斷。反彈需要看到更多的上游減產降負信號出現,趨勢性下跌在低生產估值下,仍有拖底作用。中期維度,11月-12月上,進口貨源仍處增加的狀態,下游需求隨著旺季的結束,訂單或環比走弱。11月依然有累庫預期,中期偏弱格局暫未改變,01合約反彈空的節奏仍可持續。但在極低的生產估值下,若出現上游大面積降負信號,累庫格局或會改變。因此操作上建議區間波段操作,注意止盈止損。
投資建議:01合約反彈伺機做空,低位減持空單,不追空
聚乙烯(LL2301):參考震蕩區間7500元/噸- 7900元/噸。
聚丙烯(PP2301):參考震蕩區間7400元/噸- 7800元/噸。
風險提示:原油大漲
正文
當前聚烯烴矛盾積累中,上下驅動均不強。空頭邏輯在于國產供應回歸,前期進口貨陸續到港,以當前的下游情況,需求或難以消化這兩部分的供應增量,11月呈累庫格局。多頭邏輯在于點價交貨鎖定現貨,市場可流通貨源壓力尚可,基差維持高位。本文將從供需基本面進行分析,觀察聚烯烴的短中期驅動。
2022年起,聚烯烴行情整體跟隨原油波動,尤其是上半年,俄烏戰爭下,原油大漲,布倫特原油收盤價一度漲至139美元/桶,在極低的生產估值下,聚烯烴期價跟漲至9900元/噸附近。復盤全年,可以看到,今年宏觀或者上游原料端對聚烯烴價格影響的占比提升,但回歸基本面,基本面上供需的推拉作用同樣很重要。從聚烯烴基本面進行今年行情的復盤,全年處于極低生產估值,這直接導致國產檢修始終處于歷年同期中高水平,上游的持續減產,帶來庫存的去化,給予價格強的底部支撐。需求端,高價對于需求的抑制作用在今年也表現得淋漓盡致。4-5月上海疫情,全國各地封控,終端需求無法承接高價。6月中旬后的趨勢下跌,同樣也是交易需求恢復預期落空。9-10月 “金九銀十”旺季如期而至,需求恢復帶來庫存順暢地自上而下傳導,即使在原油偏弱情況下,聚烯烴價格相對堅挺。國慶假期回歸后,供應端回歸,現貨緊缺問題解決,但生產利潤再次壓縮至今年低點,同樣給予價格支撐,價格進入窄幅震蕩時期。
圖表 1:PE期價與布倫特原油期價
數據來源:Wind,中信建投期貨
01 上游降負消息增多,實際因利潤問題導致的降產量影響不大
截至到11月9日,PE油制利潤虧損1894元/噸,PP油制利潤虧損2127元/噸,基本達到今年油制利潤的最低點。PDH利潤制PP利潤虧損1310元/噸,同樣處于今年利潤低值。在嚴重的利潤虧損下,上游端近期關于減產降負荷的消息增多。在核實市場消息后,以下因利潤問題減產降負荷消息基本確定。PE方面:1.萬華化學35萬噸低壓裝置,產能占比1.21%,預計11月10日開始檢修,預計11月30日結束檢修。2.中韓二期30萬噸低壓,產能占比1.03%,檢修自9月20日起,原計劃11月15日結束檢修,現開工時間待定,檢修持續。3.中韓一期60萬噸裝置,產能占比2.06%,短停3天后,可能降負荷。PP方面:1.金能石化45萬噸PP裝置,產能占比1.35%,預計12月20日開始檢修10天。2.上海賽科25萬噸PP裝置,產能占比0.75%,降負荷至8成。另外,浙石化60萬噸PDH裝置,產能占比1.80%,自11月9日開始檢修,預計檢修7-10天,非利潤問題。PDH裝置制PP的實際減產降負荷情況不多。
從目前確定的情況來看,利潤再次導致上游減產降負荷實際影響不大,但如果持續被壓縮,可能又會出現上半年的高檢修降負情況,因此后續需要持續跟蹤上游因利潤問題導致的產量損失的情況。周二夜盤的上漲其實有在交易上游降幅減產,但有一些是屬于市場誤傳,例如把中韓石化的檢修降負情況傳成中石化全線,更多的是情緒上的影響。同樣的,也需要警惕,上游集中減產降負消息,若上游不堪重負,或會出現上半年的大檢修情況,屆時,累庫格局會改變。因此在上游的跟蹤上,近期需要著重注意。
02 11月進口或達今年峰值
近期報盤有所增加,但較預期中相對較少。部分外盤裝置仍計劃降低生產負荷,如馬油及印尼裝置,因此預計后續進口報盤增量有限。新成交的盤預計1月后到港。根據前期持續的進口報盤成交情況來看,預計9-11月進口端維持小幅增量。進入9月后,出口窗口依然呈關閉狀態,預計維持低出口格局。10 月進口預估與 9 月基本持平,10 月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量 258.8 萬噸,環比 9月減少5.82%。根據今年PE、PP 月度進口占初級形狀塑料進口量的占比情況,預估 10 月 PE 進口量 118-125 萬噸,預估 10 月 PP 進口量 37-41 萬噸。根據當前的進口到港以及前期成交情況來看,11月或是今年進口的峰值,近期港口庫存有所累積,與進口貨陸續到港有關。9月底之后,進口窗口基本關閉,當前進口利潤也處于盈虧平衡點附近,因此預計12月-1月,進口較10月-11月存減量。
美國是否會存在年底情況的情況,從ACC庫存可以看到,自8月開始,ACC庫存出現拐點,環比呈下降趨勢。PE9月庫存環比8月減少7.08%,同比增加9.78%。PE9月產量環比8月減少12.25%,同比減少0.04%。PE9月出口環比8月增加0.89%,同比增加31.44%。PE9月內銷環比8月減少3.86%,同比減少0.03%。美國需求差依然是問題,庫存的下降主要是因裝置產量下降而實現。美國庫存壓力環比緩解但同比仍處高位。9月開始外盤價格迅速走弱,北美向中國出口增加,但隨著其它地區供應縮減價格趨于平穩,向中國出口拋壓減弱。美國貨進入中國市場暫無利潤優勢,因此出口至中國環比有增量,但增幅暫不明顯。從當前的市場報盤情況而言,年底暫未看到美國貨的大量直接沖擊。
03 需求端暫無亮點
從四聯的調研數據來看,下游情況整體波動不大,下游訂單本周有所下降。成品庫存壓力因疫情導致的物流問題有所緩解,環比下降。原材料庫存在近幾周的低價補庫后有所上升,但仍維持中性偏低的水平,證明其補庫彈性仍在,但終端消費差而導致的訂單偏弱依然是問題。后續需重點關注日度成交高頻數據,近期市場成交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疫情對下游的影響也是近期需要關注的重點。
10 月訂單量環比好轉,尤其是與雙十一購物節相關的產品,例如包裝膜等。預計 11 月需求逐步走弱。尤其是管材類訂單,冬季為傳統淡季。原材料庫存同比維持偏低格局,環比部分工廠持續降庫存,采購心里觀望,隨采隨用。下游成品庫存,同比處于偏低水平;部分工廠表示,為避免出 4-5 月的封控情況,有主動降庫存的想法,跟隨訂單式操作。開工率方面同比基本持平,環比好轉,但開工受疫情擾動大。當前下游利潤尚可,暫未聽說因利潤問題停工。
從平衡表可以看出,9-10月下游需求環比好轉,PE一季度需求同比增速1.34%,二季度需求同比增速-3.39%,三季度需求同比增速2.07%。1-10月需求同比增速預計1.2%。PP一季度需求同比增速-1.77%,二季度需求同比增速-2.88%,三季度需求同比增速-3.14%,1-10月需求同比增速預計-1.11%。PP需求同比增速弱于PE.隨著傳統旺季的結束,預計后續需求環比呈走弱的態勢。高頻成交數據來看,近期聚烯烴價格波動小,下游觀望為主,成交處于中等水平,環比有所走弱。近期新的點價成交也比較少。
04 后市展望:基本面驅動不強,或延續震蕩
當前,現實端處于供應回歸,需求變動不大,供需雙弱的格局。近期關于上游減產降負的消息增多,根據我們對當前的消息的核實以及匯總,可以發現消息增多,實際因利潤問題導致的降產量影響不大。市場關于供應端的真假消息混雜,但不可否認地是,消息面的再次增多,代表上游端壓力的確較前期有所增加。
對于短期而言,國產供應端的降負情況或不多,但開工上調同樣有限。需求端,高頻成交數據顯示成交走弱,下游觀望為主,隨采隨用。短期行情仍維持震蕩判斷。反彈需要看到更多的上游減產降負信號出現,趨勢性下跌在低生產估值下,仍有拖底作用。中期維度,11月-12月上,進口貨源仍處增加的狀態,下游需求隨著旺季的結束,訂單或環比走弱。11月依然有累庫預期,中期偏弱格局暫未改變,01合約反彈空的節奏仍可持續。但在極低的生產估值下,若出現上游大面積降負信號,累庫格局或會改變。因此操作上建議區間波段操作,注意止盈止損。聚乙烯(LL2301):參考震蕩區間7500元/噸-7900元/噸。聚丙烯(PP2301):參考震蕩區間7400元/噸-7800元/噸。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