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中旬以來,豆粕期價沖高回落,小幅回調。目前來看,影響豆粕遠期價格的基本面暫無實質性利多,所以期價反彈空間有限。
南美大豆預期豐產
根據美國農業部11月供需報告,2022/2023年度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大豆產量分別為1.52億噸、4950萬噸和1000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約20%、13%、138%,三國產量合計約2.115億噸,同比增幅約21%,創出歷史新高。上述南美大豆豐產預期能否實現,仍有待時間驗證,目前暫時難以證偽。巴西大豆方面,9月中旬至今的種植期間,其種植進度與產區天氣均正常。咨詢機構AgRural稱,截至11月17日當周,巴西2022/2023年度大豆播種率約80%,前周為69%,去年同期為86%,五年均值約80%。由此,按照五年均值進度匡算,預計12月上旬巴西大豆種植基本完成。
天氣方面,從目前預報來看,未來兩周產區降水基本正常。阿根廷方面,據布宜諾斯艾利斯交易所報告,截至11月17日當周,阿根廷大豆種植進度為12%,去年同期約29%,五年均值約30%。目前阿根廷大豆種植偏慢,但是阿根廷大豆種植時間窗口相對較長,11月出現階段性降雨且巴西仍維持豐產預期,所以目前對阿根廷大豆種植炒作有限。因此,南美大豆豐產預期,或壓制遠月豆粕價格。
需求相對偏弱
目前現貨市場矛盾正在逐步緩解。據統計,截至11月18日當周,大豆到港量約527萬噸,環比增幅約33%;11月11日至18日兩周,大豆周度壓榨量約153萬噸,周環比微增;而11月25日當周,大豆周度壓榨量預計約206萬噸,周環比增幅約35%。按此預計值及該機構的統計口徑,11月25日當周大豆壓榨量將接近年內最高周度壓榨量。截至目前,進口大豆從其產地發貨至我國正常進行,暫未出現延緩大豆到港的因素,所以目前進口大豆到港具有持續性,即大豆到港、壓榨增加等將帶來豆粕現貨供應增加。
需求相對偏弱。一方面,前期現貨價格高企、到港預期增加、養殖利潤壓縮帶來下游抗價、采購放緩;另一方面,11月中旬以來,現貨快速跌價或也增加下游觀望情緒。據統計,截至11月22日,張家港豆粕現貨報價約5260元/噸,較11月10日高點5740元/噸下跌480元/噸。在此期間,11月14—11月21日,豆粕累計成交約39萬噸,日均成交約6.5萬噸,較11月11日當周的日均成交量34萬噸大幅下降。從成交合同來看,近期成交以2023年2月與9月遠期合同為主,也有部分近月11月、12月及明年1月合同,現貨成交仍極少。在此背景下,豆粕現貨矛盾或逐步緩解。
綜上所述,一方面,目前南美大豆豐產難以證偽,或壓制遠期豆粕價格;另一方面,現貨市場矛盾逐步緩解,或緩解部分多頭交易情緒。在基本面尚未出現實質性利多的背景下,豆粕期價反彈空間有限。(作者單位:國泰君安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